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6-25页 |
1.1 小鼠尾静脉转移模型建立 | 第16-18页 |
1.1.1 实验细胞株 | 第16页 |
1.1.2 实验小鼠及其饲养场所 | 第16页 |
1.1.3 实验动物饲料 | 第16页 |
1.1.4 实验主要试剂 | 第16页 |
1.1.5 实验主要耗材 | 第16页 |
1.1.6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6-17页 |
1.1.7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页 |
1.1.8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1.1.8.1 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复苏 | 第17页 |
1.1.8.2 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消化传代 | 第17页 |
1.1.8.3 尾静脉注射 | 第17-18页 |
1.2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 第18-19页 |
1.2.1 组织来源 | 第18页 |
1.2.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8页 |
1.2.3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1.3 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脂肪酸谱 | 第19-20页 |
1.3.1 检测物质 | 第19页 |
1.3.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1.3.3 实验方法 | 第20页 |
1.4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第20-24页 |
1.4.1 检测来源 | 第20页 |
1.4.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1.4.3 实验主要耗材 | 第21页 |
1.4.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1-22页 |
1.4.5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1.4.5.1 小鼠肺肿瘤组织总蛋白提取 | 第22页 |
1.4.5.2 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第22-23页 |
1.4.5.3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 第23-24页 |
1.5 小鼠尿液脂质氧化(MDA)检测 | 第24-25页 |
1.5.1 检测来源 | 第24页 |
1.5.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1.5.3 主要实验耗材 | 第24-25页 |
1.5.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5页 |
1.5.5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 | 第25-43页 |
2.1 建立C57b1/6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尾静脉转移模型 | 第25-26页 |
2.2 n-3 PUFAs 抑制黑色素瘤 B16F10 细胞肺部转移 | 第26-28页 |
2.3 气相色谱法检测红花籽油和藻油及小鼠血浆脂肪酸谱 | 第28-34页 |
2.3.1 红花籽油和藻油脂肪酸谱 | 第28-30页 |
2.3.2 小鼠血浆脂肪酸谱 | 第30-34页 |
2.4 Western blot 检测肿瘤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第34-40页 |
2.4.1 n-3 PUFAs 调控小鼠肿瘤组织粘附蛋白表达 | 第34-35页 |
2.4.2 n-3 PUFAs 抑制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因子表达 | 第35-37页 |
2.4.3 n-3 PUFAs 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37-38页 |
2.4.4 n-3 PUFAs 上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38-40页 |
2.5 小鼠尿液MDA检测 | 第40-41页 |
2.6 n-3 PUFAs 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8页 |
3.1 n-3 PUFAs 通过调控小鼠肺部肿瘤组织黏附蛋白表达发挥抗黑色素瘤作用 | 第44-45页 |
3.2 n-3 PUFAs 通过改变肿瘤炎症微环境发挥抗黑色素瘤作用 | 第45-46页 |
3.3 n-3 PUFAs 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黑色素瘤作用 | 第46页 |
3.4 n-3 PUFAs 通过激活自噬发挥抗黑色素瘤作用 | 第46-47页 |
3.5 n-3 PUFAs 通过增强的氧化应激发挥抗黑色素瘤作用 | 第47-48页 |
4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