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现状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三、创新点 | 第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骆季超生平及创作概述 | 第10-13页 |
第一节 骆季超生平 | 第10页 |
第二节 骆季超闽南音乐创作的重要十年 | 第10-11页 |
第三节 骆季超的创作理念 | 第11-13页 |
(一)对位法的丰富应用 | 第11页 |
(二)技法与情感的相互融合 | 第11-12页 |
(三)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相互依托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骆季超三首闽台童声合唱作品分析及曲式结构特征 | 第13-22页 |
第一节 三首闽台童声合唱作品的曲式分析 | 第13-21页 |
(一)《天乌乌》 | 第13-16页 |
(二)《火车隆隆隆》 | 第16-18页 |
(三)《赛龙舟》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曲式结构特征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骆季超三首闽台童声合唱作品的编配分析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钢琴伴奏编配 | 第22-25页 |
(一)柱立式和声进行 | 第22-24页 |
(二)分解式和声进行 | 第24页 |
(三)波尔卡节奏型和声进行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衬词的运用 | 第25-28页 |
第三节 调性布局及传统和声应用 | 第28-31页 |
(一)调性布局 | 第28-29页 |
(二)传统和声的广泛运用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复调技法的运用 | 第31-36页 |
(一)对比复调 | 第31-32页 |
(二)模仿复调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合唱指挥对骆季超三首闽台童声合唱演唱处理 | 第36-47页 |
第一节 合唱指挥对合唱作品的音响平衡处理 | 第36-42页 |
(一)处理旋律及背景织体内部的音量平衡关系 | 第36-38页 |
(二)处理好领唱声部与合唱背景的平衡关系 | 第38-39页 |
(三)处理好复调织体中不同声部间的平衡关系 | 第39-42页 |
第二节 骆季超三首闽台童声合唱作品闽南语歌词在合唱中的发音调整 | 第42-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1 | 第49-52页 |
附录2 | 第52-58页 |
附录3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