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巴托克及钢琴作品简介 | 第10-16页 |
| 第一节 巴托克生平简介 | 第10-11页 |
| 一、巴托克早年经历与音乐启蒙 | 第10页 |
| 二、巴托克与民谣结缘 | 第10-11页 |
| 三、执着于创作的晚年 | 第11页 |
| 第二节 巴托克的音乐创作及特征 | 第11-13页 |
| 一、巴托克的音乐思维来源 | 第12页 |
| 二、巴托克与民间音乐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巴托克的钢琴音乐创作与特征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音乐语言 | 第16-30页 |
| 第一节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作品简介 | 第16-17页 |
| 一、《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源起 | 第16页 |
| 二、《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作品简介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乐曲分析 | 第17-24页 |
| 一、《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创作风格概述 | 第17页 |
| 二、《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乐曲结构分析 | 第17-24页 |
| 第三节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音乐语言分析 | 第24-30页 |
| 一、节奏 | 第24-26页 |
| 二、和声 | 第26-27页 |
| 三、织体 | 第27-28页 |
| 四、调式调性 | 第28-29页 |
| 五、旋律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演奏诠释 | 第30-42页 |
| 第一节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演奏法的选择 | 第30-37页 |
| 一、触键方法 | 第30-32页 |
| 二、踏板运用 | 第32-34页 |
| 三、力度处理 | 第34-37页 |
| 第二节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演奏诠释 | 第37-39页 |
| 一、频繁变化节奏的演奏诠释 | 第37页 |
| 二、不协和和声的演奏诠释 | 第37页 |
| 三、民歌音调的演奏诠释 | 第37-38页 |
| 四、敲击式音响的演奏诠释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罗马尼亚舞曲两首》Sz.43演奏中的美学思考 | 第39-42页 |
| 一、在演奏中实现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 第40页 |
| 二、在演奏中实现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 第40-41页 |
| 三、在演奏中实现技巧与表现的统一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