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6-12岁儿童家庭亲子沟通的实务研究--以厦门市H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0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实践意义第10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一、国外关于亲子沟通的研究第10-12页
        二、国内关于亲子沟通的研究第12-14页
        三、简要评述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5-18页
    第一节 研究内容第15页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问卷调查法第16页
        二、访谈法第16页
        三、观察法第16-17页
    第四节 理论基础第17-18页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第17页
        二、家庭系统理论第17页
        三、社会学习理论第17-18页
第三章 H社区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第18-21页
    第一节 H社区的基本情况第18页
    第二节 H社区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第18-19页
        一、家庭教育以母亲为主,父亲角色缺位第18页
        二、祖辈教养,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第18-19页
        三、家庭迎来二孩,大孩出现心理问题第19页
        四、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第19页
    第三节 H社区儿童家庭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一、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关注度不够第19-20页
        二、父母没有全身心陪伴孩子第20页
        三、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内心情感第20页
        四、父母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第20-21页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实务过程第21-57页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介入过程第21-38页
        一、前期准备第21页
        二、服务对象的选取第21-22页
        三、组员基本信息和需求评估第22-25页
        四、研究目标第25页
        五、方案设计第25-33页
        六、过程分析第33-38页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评估第38-47页
        一、小组工作的过程评估第38-41页
        二、小组工作的总体效果评估第41-43页
        三、亲子沟通自评问卷第43-45页
        四、满意度调查问卷第45-46页
        五、小组后期跟踪回访评估第46-47页
    第三节 个案工作的介入第47-57页
        一、接案第48页
        二、预估第48-50页
        三、计划第50页
        四、实施过程第50-54页
        五、评估第54-55页
        六、结案第55-56页
        七、成效评估第56-5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第57-62页
    第一节 改善亲子沟通的建议第57-59页
        一、个案工作中改善亲子沟通的建议第57页
        二、小组工作中改善亲子沟通的建议第57-59页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优势第59页
        一、小组与个案工作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第59页
        二、整合多方资源,有利于促进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第59页
    第三节 不足第59-62页
        一、活动内容的设计,无法满足不同研究对象的需求第60页
        二、成效评估缺少第三方的介入,难以确保公正客观第60页
        三、父母未能共同参与,而且父亲参与度低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70页
个人简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亲子沟通探索
下一篇:新生活教育实验中的组织结构改进研究--基于J小学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