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车辆变速器概述 | 第16-20页 |
1.3 动力换挡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1.4 国内外动力换挡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动力换挡变速箱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1.5.1 传动系统 | 第24页 |
1.5.2 电液技术 | 第24-25页 |
1.5.3 控制技术 | 第25页 |
1.6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6.1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25-26页 |
1.6.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动力换挡系统齿轮、轴承类零件强度与寿命分析 | 第27-51页 |
2.1 Romax Designer简介 | 第27-28页 |
2.2 Romax Designer强度、可靠性分析基本原理 | 第28-31页 |
2.2.1 齿轮承载能力分析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2.2.2 轴承疲劳寿命分析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2.3 4D+4R动力换挡系统传动路线分析 | 第31-36页 |
2.3.1 动力换挡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31-33页 |
2.3.2 动力换挡系统的挡位分配与速比确定 | 第33-36页 |
2.4 动力换挡变速箱的三维建模 | 第36-40页 |
2.5 载荷谱的设定 | 第40-42页 |
2.5.1 载荷谱设定的意义 | 第40-41页 |
2.5.2 载荷谱的输入 | 第41-42页 |
2.6 仿真分析结果 | 第42-5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多片湿式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建模与分析 | 第51-66页 |
3.1 多片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分析 | 第51-53页 |
3.2 多片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数学建模 | 第53-62页 |
3.2.1 基于油膜厚度的油膜承压模型 | 第53-57页 |
3.2.2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57-59页 |
3.2.3 摩擦副间的微凸体承载模型 | 第59-61页 |
3.2.4 综合承载力模型 | 第61页 |
3.2.5 湿式离合器传递转矩模型 | 第61-62页 |
3.2.6 多片湿式离合器建模参数 | 第62页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3.3.1 活塞上接合压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2 液压油动力粘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3 摩擦片材料渗透性的影响 | 第64页 |
3.3.4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64-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多片湿式离合器换挡响应的研究 | 第66-79页 |
4.1 多片湿式离合器概述 | 第66-67页 |
4.1.1 多片湿式离合器的基本结构 | 第66-67页 |
4.1.2 多片湿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 第67页 |
4.2 O型圈摩擦特性的分析 | 第67-69页 |
4.3 O型圈产生的摩擦力的计算 | 第69-74页 |
4.3.1 预压缩作用产生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9-71页 |
4.3.2 液压油作用产生的应力与应变分析 | 第71-72页 |
4.3.3 O型圈产生的摩擦力的求解计算 | 第72-74页 |
4.4 Amesim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74-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试验 | 第79-85页 |
5.1 台架试验的目的 | 第79页 |
5.2 台架试验的组成 | 第79-81页 |
5.3 台架试验的要求和原理 | 第81页 |
5.4 台架试验步骤 | 第81-82页 |
5.5 试验工况以及各指标参数 | 第82-83页 |
5.6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总结 | 第8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的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