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和研究内容 | 第8-11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一章 作曲家及作品简介 | 第11-13页 |
第一节 作曲家陆棣及其艺术成就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第一交响曲—高原情怀》简介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第一交响曲—高原情怀》结构基础分析 | 第13-38页 |
第一节 结构形态分析 | 第13-33页 |
一、序奏 | 第13-16页 |
二、第一乐章——木鼓声在佤山响起 | 第16-20页 |
三、第二乐章——绿宝石之梦 | 第20-24页 |
四、第三乐章——“阿里里” | 第24-29页 |
五、第四乐章——“打歌”乐 | 第29-33页 |
第二节 结构构态分析 | 第33-38页 |
第三章 《第一交响曲—高原情怀》技法分析 | 第38-47页 |
第一节 和声技法 | 第38-40页 |
一、色彩性和声 | 第38-39页 |
二、半音化和声进行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配器特色 | 第40-47页 |
一、持续音的使用 | 第40-42页 |
二、同度和八度的全奏运用 | 第42-46页 |
三、统一乐队中前景、中景和背景因素的分配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第一交响曲—高原情怀》结构对位研究 | 第47-53页 |
第一节 镶嵌型层对位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体对位分析 | 第48-53页 |
第五章 由《第一交响曲—高原情怀》引发的对民族交响音乐创作的思考 | 第53-57页 |
第一节 民族音乐素材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云南民族音乐对当下民族交响乐创作的影响 | 第54-57页 |
一、云南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 第54-55页 |
二、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