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提升农转居社区居民社会工作参与度的对策--以深圳坪山区L社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现实意义第9-10页
        1.2.2 理论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页
        1.4.2 研究计划第16页
        1.4.3 研究成果第16页
    1.5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5.1 文献分析法第17页
        1.5.2 访谈法第17页
        1.5.3 量表法第17-18页
        1.5.4 问卷调查法第18页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第19-23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农转居社区第19-20页
        2.1.2 社区社会工作居民参与第20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20-23页
        2.2.1 科恩“公众参与”的多元民主理论第20-21页
        2.2.2 社会支持网络第21-22页
        2.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22页
        2.2.4 小组动力学理论第22-23页
第3章 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工作调查第23-32页
    3.1 社区与样本概况第23页
    3.2 调查结论第23-27页
        3.2.1 居民参与意愿较低第23-24页
        3.2.2 居民参与缺乏普遍性第24-25页
        3.2.3 居民参与缺乏有效性第25-26页
        3.2.4 居民参与缺乏持续性第26页
        3.2.5 居民参与结构失衡第26-27页
    3.3 分析总结第27-32页
        3.3.1 居民参与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受限第27-28页
        3.3.2 居民参与的社会工作活动质量不高第28-29页
        3.3.3 居民社会工作活动参与兴趣低第29-32页
第4章 提升L社区居民社会工作参与度工作实务设计与实施第32-39页
    4.1 介入方案设计第32-34页
        4.1.1 小组理念第32页
        4.1.2 小组目标第32-33页
        4.1.3 小组成员第33页
        4.1.4 招募方法第33页
        4.1.5 活动设计第33-34页
        4.1.6 评估方法第34页
    4.2 小组活动方案实施第34-38页
        4.2.1 小组前期第34-36页
        4.2.2 小组中期第36-37页
        4.2.3 小组后期第37-38页
    4.3 小组活动结果评估第38-39页
第5章 提升农转居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工作的建议与对策第39-43页
    5.1 创造有利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工作的条件第39-40页
    5.2 提高社会工作活动质量第40-41页
    5.3 提升居民的社会工作参与兴趣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A 小组面谈提纲(前后测)第46-48页
附录B L社区居民社会工作参与情况调查问卷第48-50页
附录C 社区服务组织负责人访谈提纲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资源型企业员工压力问题研究--以A石油公司为例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实务研究--以深圳市大鹏新区D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