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22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1 个人经历的感悟 | 第11页 |
1.1.2 自立人格对心理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 第11页 |
1.1.3 中学生阶段是自立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 第11-12页 |
1.1.4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立人格的影响机制有待查明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关于自立人格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1.1 自立人格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1.2 自立人格的发展特点 | 第13-14页 |
1.2.1.3 自立人格的结构 | 第14页 |
1.2.1.4 自立人格的测量 | 第14-15页 |
1.2.1.5 自立人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第15页 |
1.2.2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1.2.2.2 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模型 | 第16页 |
1.2.2.3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 第16-17页 |
1.2.2.4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1.2.2.5 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影响 | 第18页 |
1.2.3 关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 第18-20页 |
1.2.3.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1.2.3.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19-20页 |
1.2.3.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1.2.3.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影响 | 第20页 |
1.2.4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2 研究目的与设计 | 第22-25页 |
2.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2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2.1.2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2.2 研究工具 | 第22-24页 |
2.2.2.1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SPSS-AS) | 第22-23页 |
2.2.2.2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 | 第23页 |
2.2.2.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 | 第23-24页 |
2.2.3 研究程序 | 第24页 |
2.2.4 数据录入与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研究 | 第25-33页 |
3.1 中学生自立人格的特点 | 第25-27页 |
3.1.1 中学生自立人格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25-26页 |
3.1.2 中学生自立人格的年级差异比较 | 第26页 |
3.1.3 是否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自立人格的差异比较 | 第26-27页 |
3.2 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 第27-28页 |
3.2.1 父母教养方式在中学生上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27页 |
3.2.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比较 | 第27-28页 |
3.3 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特点 | 第28-29页 |
3.3.1 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28页 |
3.3.2 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比较 | 第28-29页 |
3.4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立人格的关系分析 | 第29-33页 |
3.4.1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立人格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3.4.2 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立人格的关系 | 第30页 |
3.4.3 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立人格的中介关系 | 第30-33页 |
4 讨论 | 第33-38页 |
4.1 中学生自立人格的特点 | 第33-34页 |
4.1.1 中学生自立人格水平偏低 | 第33页 |
4.1.2 中学生的自立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 | 第33-34页 |
4.2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立人格的影响 | 第34-36页 |
4.2.1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 | 第34-35页 |
4.2.2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立人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35-36页 |
4.3 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自立人格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1 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 | 第36页 |
4.3.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自立人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36-37页 |
4.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 | 第37-3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8-42页 |
5.1 结论 | 第38页 |
5.2 提高中学生自立人格水平的建议 | 第38-42页 |
5.2.1 学校应加强对自立人格的培养意识 | 第38-39页 |
5.2.2 学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自立人格培养措施 | 第39-40页 |
5.2.3 社会应该提高对父母教育的重视程度 | 第40页 |
5.2.4 父母应该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