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7-9页 |
(一) 选题的理由 | 第7-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8页 |
(一) 儿童天生具有绘画的本能冲动 | 第9-11页 |
(二) 影响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内外部因素 | 第11-18页 |
三、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的筛选与确定 | 第20-26页 |
一、个案的筛选 | 第20-23页 |
(一) 研究者的观察 | 第20-22页 |
(二) 其他教养人提供的信息 | 第22-23页 |
二、 小澍的背景信息 | 第23-26页 |
(一) 小澍的基本信息 | 第23页 |
(二) 小澍参与过的美术活动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6-43页 |
一、 小澍在绘画活动的参与意愿与相关体验 | 第26-37页 |
(一) 小澍绘画活动的参与意愿 | 第26-27页 |
(二) “不会画”之精细动作要求 | 第27-29页 |
(三) “不会画”之内容不熟悉 | 第29-31页 |
(四) “不会画”之自主表征的机会 | 第31-33页 |
(五) “不会画”时得到的指导 | 第33-35页 |
(六) 作品得到的反馈、评价 | 第35-37页 |
二、教师和家长对小澍“不会画”体验到的困扰 | 第37-43页 |
(一) 教师对小澍绘画表现的解读 | 第37-40页 |
(二) 家长对小澍绘画表现的解读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第43-51页 |
一、对成人的绘画教育观的讨论 | 第43-46页 |
(一) 未把绘画活动定位于审美创造活动 | 第43-44页 |
(二) 未能联系幼儿知觉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来理解其作品的稚拙 | 第44-46页 |
二、提高小澍绘画参与意愿的建议 | 第46-51页 |
(一) 家庭 | 第46-48页 |
(二) 幼儿园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9页 |
附录一: 家长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附录三: 教师访谈实录 | 第57-61页 |
附录四: 绘画活动实录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