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阿德勒《第五交响曲—我们的回声》音乐创作浅析
论文摘要 | 第4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及音乐创作 | 第7-9页 |
第一节 作曲家简介 | 第7页 |
第二节 简述作曲家的音乐创作 | 第7-9页 |
第二章 《第五交响曲》的文学来源及曲体划分 | 第9-23页 |
第一节 简述《第五交响曲》及其诗体蓝本 | 第9-19页 |
一、简述《第五交响曲》 | 第9-11页 |
二、《第五交响曲》诗体蓝本及译文 | 第11-19页 |
第二节 曲体划分 | 第19-23页 |
一、《第五交响曲》整体结构 | 第19-20页 |
二、《第五交响曲》各乐章结构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音高的关系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多调性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十二音序列 | 第26-31页 |
第三节 不协和“音块”的运用 | 第31-34页 |
第四章 配器及配器特点 | 第34-52页 |
第一节 作品的编制 | 第34页 |
第二节 乐队部分及其与声乐部分的组合形式 | 第34-40页 |
一、乐队部分的组合形式 | 第34-39页 |
二、乐队部分与声乐部分的组合形式 | 第39-40页 |
第三节 配器特点 | 第40-52页 |
一、纵向结合的配器手法 | 第40-46页 |
二、横向结合的配器手法 | 第46-48页 |
三、声乐部分“宣叙调”式的演唱方式 | 第48-49页 |
四、特殊的配器手法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