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前言 | 第6-7页 |
1. 在钢琴演奏中共性与个性问题存在之成因 | 第7-14页 |
1.1 键盘乐器制造业的变革 | 第7-9页 |
1.1.1 钢琴的前身 | 第7页 |
1.1.2 早期钢琴 | 第7-8页 |
1.1.3 现代钢琴 | 第8-9页 |
1.1.4 小结 | 第9页 |
1.2 钢琴艺术史各时期的变迁 | 第9-12页 |
1.2.1 巴洛克时期 | 第9-10页 |
1.2.2 古典主义时期 | 第10-11页 |
1.2.3 浪漫主义时期 | 第11-12页 |
1.2.4 小结 | 第12页 |
1.3 钢琴作曲家与演奏家的个体性差异 | 第12-14页 |
1.3.1 与性格有关 | 第12-13页 |
1.3.2 与生平经历有关 | 第13页 |
1.3.3 与个人能力有关 | 第13-14页 |
2. 在钢琴演奏中共性的体现 | 第14-18页 |
2.1 钢琴演奏中基本功能力的要求 | 第14-15页 |
2.2 钢琴演奏中规范性训练的重要性 | 第15-18页 |
3. 在钢琴演奏中个性的体现 | 第18-33页 |
3.1 钢琴演奏中个性表现的前提 | 第18-20页 |
3.1.1 尊重原谱 | 第18-19页 |
3.1.2 尊重作曲家本人及所处时代的特征 | 第19-20页 |
3.2 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与处理 | 第20-29页 |
3.2.1 巴洛克时期,巴赫《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 第20-22页 |
3.2.2 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 第22-24页 |
3.2.3 浪漫主义时期,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 第24-27页 |
3.2.4 印象主义时期,德彪西《贝加莫组曲》 | 第27-29页 |
3.3 在中国作品中钢琴与中国乐器的个性融合 | 第29-31页 |
3.4 要形成个性鲜明的演奏风格 | 第31-33页 |
4. 在钢琴演奏中如何辩证看待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第33-35页 |
4.1 在钢琴演奏中偏重共性带来的问题 | 第33页 |
4.2 在钢琴演奏中偏重个性带来的问题 | 第33-34页 |
4.3 在钢琴演奏中共性与个性的理解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