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9页 |
1.1.2 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校本 | 第17页 |
2.1.2 化学教材 | 第17页 |
2.1.3 初中化学校本复习资料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1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第18页 |
2.2.2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2.2.4 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3 实际情况调查分析 | 第22-24页 |
3.1 本校的整体情况 | 第22页 |
3.2 本校的教师组成及学生情况 | 第22-23页 |
3.2.1 参与复习资料编写的教师组成情况 | 第22页 |
3.2.2 本校学生情况 | 第22-23页 |
3.3 本校师生复习资料使用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4 校本复习资料编写的策略 | 第24-29页 |
4.1 校本复习资料编写的基本依据 | 第24页 |
4.2 校本复习资料编写的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4.2.1 基础性和系统性原则 | 第24页 |
4.2.2 导向性和独特性原则 | 第24-25页 |
4.2.3 科学性和探究性原则 | 第25页 |
4.2.4 适用性和实用性原则 | 第25-26页 |
4.2.5 时代性和开放性原则 | 第26页 |
4.3 校本复习资料编写的方法与步骤 | 第26-27页 |
4.3.1 资料总目标的确定 | 第26页 |
4.3.2 资料内容的确定 | 第26-27页 |
4.3.3 资料编写 | 第27页 |
4.4 校本复习资料编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7-29页 |
4.4.1 掌控总体,落实细节 | 第27-28页 |
4.4.2 精化资料内容、优化教学课时 | 第28页 |
4.4.3 设计专题样本,统一资料模式 | 第28-29页 |
5 校本复习资料编写的教学实践 | 第29-48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29页 |
5.2 实验假设 | 第29页 |
5.3 实验时间 | 第29页 |
5.4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5.4.1 实验对象 | 第29页 |
5.4.2 样本大小 | 第29页 |
5.4.3 实验对象选择的合理性 | 第29-30页 |
5.5 取样方法 | 第30页 |
5.6 实验变量界定 | 第30页 |
5.6.1 自变量 | 第30页 |
5.6.2 因变量 | 第30页 |
5.6.3 控制变量 | 第30页 |
5.6.4 无关变量 | 第30页 |
5.7 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 | 第30-31页 |
5.8 初中化学校本复习资料使用的教学案例 | 第31-41页 |
5.8.1 案例一:金属材料与金属的性质 | 第31-35页 |
5.8.2 案例二:溶液 | 第35-38页 |
5.8.3 案例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第38-41页 |
5.9 初中化学校本复习资料有效使用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5.9.1 化学学习兴趣、态度、方式的分析 | 第41-42页 |
5.9.2 化学总复习教学课时的分析 | 第42页 |
5.9.3 化学成绩的分析 | 第42-44页 |
5.9.4 参与校本复习资料学习的学生使用评价 | 第44-46页 |
5.9.5 参与校本复习资料编写的教师评价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关于开发校本资料的建议性意见 | 第48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1 | 第53-54页 |
附录2 | 第54-55页 |
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