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

20世纪中国民族乐器教材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11页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民乐教材的初创与形成第11-19页
    第一节 最早的民乐教材第11-12页
        一、《南胡教本》第11页
        二、丘鹤俦与《琴学新编》第11-12页
    第二节 国乐改革者对民乐教材的编写与应用第12-16页
        一、郑觐文《箫笛新谱》第13页
        二、周少梅与《国乐讲义》第13-14页
        三、刘天华与民乐教材改革编著第14-16页
    第三节 初期民乐教材的特征分析第16-17页
        一、多为入门简易教材适合初学者第16页
        二、记谱方式多元化第16页
        三、练习曲的出现第16-17页
        四、乐曲的来源第17页
        五、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第17页
    小结第17-19页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民乐教材迅速发展第19-28页
    第一节 建国后民乐专业的建立第19-20页
    第二节 民乐教材的编写与应用第20-25页
        一、音乐院校中的民乐教材第20-23页
        二、民间乐曲的收集第23-24页
        三、大众普及教材的发展第24-25页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乐教材的特征第25-27页
        一、形式多样化第25-26页
        二、曲目来源的丰富第26页
        三、普及性逐步扩大第26页
        四、记谱方式的规范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20世纪60-70年代民乐教材的发展第28-36页
    第一节 民乐教材在萧条中的曲折发展第28-32页
        一、文革时期的民乐第28-29页
        二、音乐院校中的民乐教材第29-32页
    第二节 民乐教材的复苏第32-33页
    第三节 60-70年代民乐教材的特征分析第33-35页
        一、选曲内容上独特性第33-34页
        二、数量稀少第34页
        三、普及性、应用延续性不高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20世纪80-90年代民乐教材的多元化发展第36-48页
    第一节 高校民乐教材的新发展第36-38页
        一、专业院校中的民乐教材第36-37页
        二、高等师范院校中的民乐教材第37页
        三、新时期创作的独奏曲第37-38页
    第二节 社会业余教材的发展第38-45页
        一、考级教材第38-42页
        二、初级基础类第42页
        三、少年儿童民乐基础教材第42-43页
        四、娱乐类第43-44页
        五、练习曲类教材第44页
        六、曲集类教材第44-45页
        七、演奏教学教法教材第45页
    第三节 80-90年代民乐教材的特征分析第45-48页
        一、种类繁多第45页
        二、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第45-46页
        三、技巧难度提高第46页
        四、教材编者多元化第46页
        五、记谱方式第46-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 20世纪主要民族乐器教材一览第53-6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郷由起《老人たちの裏社会》日译汉笔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中国20世纪钢琴教材历史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