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31页 |
1.1 花椒的概述 | 第11-18页 |
1.1.1 花椒用途和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1.1.2 花椒的资源分布 | 第12页 |
1.1.3 花椒的化学成分 | 第12-16页 |
1.1.4 花椒的主要药用价值 | 第16-18页 |
1.2 花椒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2.1 花椒的国内研究 | 第18-19页 |
1.2.2 花椒的国外研究 | 第19页 |
1.3 花椒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3.1 有机溶剂浸提方法 | 第19-20页 |
1.3.2 超临界萃取技术 | 第20-21页 |
1.3.3 水蒸气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1.3.4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 第22-23页 |
1.3.5 固相微萃取法 | 第23-24页 |
1.3.6 压榨法 | 第24页 |
1.4 现有的花椒产品 | 第24-26页 |
1.4.1 花椒籽油 | 第24-25页 |
1.4.2 花椒调味油 | 第25页 |
1.4.3 花椒粉 | 第25页 |
1.4.4 花椒微胶囊产品 | 第25页 |
1.4.5 花椒精 | 第25-26页 |
1.5 花椒调味油的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5.1 花椒调味油的制取工艺 | 第27页 |
1.5.2 影响花椒调味油品质的因素 | 第27-29页 |
1.5.3 花椒调味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1.6.2 研究的内容 | 第30-31页 |
第2章 不同提取溶剂对花椒油树脂成分组成分析 | 第31-37页 |
2.1 前言 | 第31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2.3.1 花椒油树脂的提取方法 | 第32页 |
2.3.2 花椒油树脂得率的测定 | 第32页 |
2.3.3 花椒油树脂成分GC-MS分析 | 第32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2.4.1 花椒油树脂成分GC-MS分析结果 | 第32-35页 |
2.4.2 花椒油树脂得率及感官评价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中温浸提法制备高级花椒调味油 | 第37-54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8-42页 |
3.3.1 中温制备花椒调味油的基本工艺流程 | 第38页 |
3.3.2 花椒香气物质检测方法技术指标确定 | 第38-39页 |
3.3.3 气相色谱仪样品处理与色谱条件 | 第39-40页 |
3.3.4 柠檬烯和芳樟醇得率测定 | 第40页 |
3.3.5 花椒调味油感官评价 | 第40页 |
3.3.6 单因素试验 | 第40-41页 |
3.3.7 正交实验 | 第41页 |
3.3.8 验证试验 | 第41页 |
3.3.9 理化指标测定 | 第41页 |
3.3.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样品处理与色谱条件 | 第41-42页 |
3.3.1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2-53页 |
3.4.1 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气相色谱图 | 第42-43页 |
3.4.2 柠檬烯和芳樟醇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43-45页 |
3.4.3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3.4.4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9-51页 |
3.4.5 花椒调味油GC-MS分析 | 第51-53页 |
3.4.6 中温制备花椒调味油的理化指标 | 第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浸提工艺优化研究 | 第54-63页 |
4.1 前言 | 第54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4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4页 |
4.2.3 试验方法 | 第54-56页 |
4.3 浸提工艺的优化设计——多级逆流提取 | 第56-58页 |
4.3.1 多级逆流提取原理 | 第56-57页 |
4.3.2 多级逆流提取工艺 | 第57页 |
4.3.3 多级逆流提取效果评定指标 | 第57-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4.4.1 提取时间和次数对花椒调味油品质影响 | 第58-59页 |
4.4.2 提取时间和次数对柠檬烯、芳樟醇溶出规律影响结果 | 第59-61页 |
4.4.3 多级逆流提取工艺的效果评定 | 第61-63页 |
第5章 高温浸提工艺研究 | 第63-77页 |
5.1 前言 | 第6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63-64页 |
5.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4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7-76页 |
5.3.1 柠檬烯和芳樟醇得率和感官评价结果 | 第67-71页 |
5.3.2 酸值、过氧化值和折光率测定结果 | 第71-74页 |
5.3.3 高温制备花椒调味油的GC-MS分析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花椒调味油低温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77-82页 |
6.1 前言 | 第77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77页 |
6.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7页 |
6.2.3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78-81页 |
6.3.1 柠檬烯、芳樟醇得率和感官评分结果 | 第78-79页 |
6.3.2 花椒调味油的理化指标结果 | 第79页 |
6.3.3 低温制备花椒调味油的GC-MS分析结果 | 第79-8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7章 花椒调味油中风味物质的稳定性研究 | 第82-103页 |
7.1 前言 | 第82页 |
7.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82页 |
7.2.1 材料 | 第82页 |
7.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2页 |
7.3 实验方法 | 第82-83页 |
7.3.1 光照对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 | 第82-83页 |
7.3.2 温度对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 | 第83页 |
7.3.3 测定指标 | 第83页 |
7.3.4 数据分析 | 第83页 |
7.4 结果与分析 | 第83-102页 |
7.4.1 光照对风味物质影响结果 | 第83-90页 |
7.4.2 温度对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 | 第90-102页 |
7.5 低温避光保存花椒调味油理化指标 | 第102页 |
7.6 本章实验小结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