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概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架构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架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及其优先发展理论分析 | 第18-31页 |
2.1 城市公共交通的概述 | 第18-23页 |
2.1.1 城市公共交通的涵义界定 | 第18-19页 |
2.1.2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2.1.3 城市公共交通的特性 | 第21-23页 |
2.1.4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23页 |
2.2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2.2.1“公共交通优先”的定义 | 第23-24页 |
2.2.2“公共交通优先”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3“公共交通优先”的必要性和目标 | 第25-27页 |
2.3 我国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状况 | 第27-31页 |
2.3.1 我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演进 | 第27-28页 |
2.3.2 我国“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2.3.3 我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 第31-46页 |
3.1 优先发展水平影响指标选取 | 第31-37页 |
3.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1-32页 |
3.1.2 指标选取的过程 | 第32-37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40页 |
3.3 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40-46页 |
3.3.1 政策优先准则指标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3.3.2 规划优先准则指标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3.3.3 路权优先准则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3.3.4 技术服务优先准则指标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 第46-52页 |
4.1 评价方法概述 | 第46-47页 |
4.2 准则层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 | 第47-49页 |
4.3 准则层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4.4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52-61页 |
5.1 数据的收集获取 | 第52-53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52页 |
5.1.2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5.1.3 计算说明 | 第52-53页 |
5.2 准则层模型应用及发展水平计算 | 第53-56页 |
5.2.1 政策优先水平的指标计算 | 第53-54页 |
5.2.2 规划优先水平的指标计算 | 第54-55页 |
5.2.3 路权优先水平的指标计算 | 第55页 |
5.2.4 技术服务水平的指标计算 | 第55-56页 |
5.3 准则层与目标层灰色关联度分析及权重确定 | 第56-57页 |
5.4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 | 第57页 |
5.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第61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61-62页 |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