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理由 | 第10页 |
1.2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3-19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7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 评论 | 第18-19页 |
3 立论文写作是高中写作教学的核心 | 第19-22页 |
3.1 成人化心理特征与逻辑理性思维 | 第19-20页 |
3.2 立论文写作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最佳途径 | 第20页 |
3.3 立论文写作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 | 第20-21页 |
3.4 立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最佳途径 | 第21-22页 |
1 立论型议论文写作的文体知识建构 | 第22-42页 |
1.1 议论文的概念与分类 | 第22-24页 |
1.1.1 议论文的概念 | 第22-23页 |
1.1.2 议论文的分类 | 第23-24页 |
1.2 立论型议论文的概念 | 第24-28页 |
1.2.1 论点是自己的主张 | 第24-25页 |
1.2.2 论点必须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 | 第25-26页 |
1.2.3 论据必须正面映照论点 | 第26-28页 |
1.3 新课标对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要求 | 第28-30页 |
1.4 高中立论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 第30-38页 |
1.4.1 高中立论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30-31页 |
1.4.2 高中立论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38页 |
1.5 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立论型议论文的知识观变革 | 第38-42页 |
1.5.1 从陈述性的“文章知识”到程序化的写作行为、过程的知识建构 | 第38-39页 |
1.5.2 从言说性程序化知识到默会性程序化知识的建构 | 第39-40页 |
1.5.3 从构思性写作知识到非构思写作知识的变革 | 第40-42页 |
2 高中立论型议论文的非构思写作思维 | 第42-69页 |
2.1 非构思写作视野下的高中立论文立意思维写作教学与训练 | 第42-52页 |
2.1.1 立意思维的概念 | 第42-43页 |
2.1.2 立意思维的现状 | 第43-44页 |
2.1.3 立意思维的操作 | 第44-52页 |
2.2 非构思写作视野下的高中立论文章法思维写作教学与训练 | 第52-69页 |
2.2.1 章法思维的概念 | 第52-54页 |
2.2.2 章法思维现状的局限性 | 第54-55页 |
2.2.3 章法思维的训练 | 第55-69页 |
3 非构思写作视野下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第69-84页 |
3.1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案例与分析一 | 第69-77页 |
3.1.1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 第69-72页 |
3.1.2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案例 | 第72-74页 |
3.1.3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分析 | 第74-77页 |
3.2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案例与分析二 | 第77-84页 |
3.2.1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 第77-79页 |
3.2.2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案例 | 第79-81页 |
3.2.3 高中立论文写作的教学分析 | 第81-84页 |
4 非构思写作视野下的高中立论文写作材料积累教学与训练 | 第84-91页 |
4.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思维与写作材料的矛盾 | 第84页 |
4.2 破万卷书,如有神笔 | 第84-87页 |
4.2.1 选择对的书 | 第85页 |
4.2.2 学会正确读书 | 第85-86页 |
4.2.3 写读书笔记 | 第86-87页 |
4.3 行万里路,知天下事 | 第87-88页 |
4.4 活学活用,积累课本素材 | 第88-91页 |
结论: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立论文写作 | 第91-94页 |
1 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高中立论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 第91页 |
2 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高中立论文写作教学的优点 | 第91-92页 |
3 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高中立论文写作教学的前景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附录 | 第96-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