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内容和基本方法 | 第15-18页 |
1.3.1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培训理论综述 | 第18-29页 |
2.1 岗前培训的内涵 | 第18页 |
2.2 岗前培训的方法 | 第18-20页 |
2.2.1 直接传授型培训法 | 第19页 |
2.2.2 实践型培训法 | 第19页 |
2.2.3 参与型培训法 | 第19-20页 |
2.3 岗前培训流程体系 | 第20-29页 |
2.3.1 培训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2.3.2 培训计划设计 | 第23-25页 |
2.3.3 培训工作实施 | 第25-26页 |
2.3.4 培训成果转化 | 第26-29页 |
第3章 A劳务公司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9-37页 |
3.1 A劳务公司简介 | 第29-30页 |
3.2 A劳务公司人力资源概况 | 第30-32页 |
3.2.1 A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第30页 |
3.2.2 A公司各类员工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2.3 A公司劳务派遣员工的特征 | 第31-32页 |
3.3 A公司员工培训现状 | 第32-34页 |
3.4 A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4.1 缺乏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 | 第34-35页 |
3.4.2 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 第35页 |
3.4.3 培训对象范围狭窄,覆盖面小 | 第35页 |
3.4.4 缺乏对企业文化、心理健康和工作态度等内容的培训 | 第35页 |
3.4.5 公司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 第35-36页 |
3.5 A公司员工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37页 |
3.5.1 劳务公司的教育经费未实行预算机制 | 第36页 |
3.5.2 劳务公司未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 | 第36页 |
3.5.3 劳务公司培训场地和参训人员的制约 | 第36页 |
3.5.4 企业高层领导不重视 | 第36-37页 |
第4章 A公司员工岗前培训方案设计 | 第37-53页 |
4.1 重新构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的目标 | 第37页 |
4.2 明确员工培训方案的指导原则 | 第37-38页 |
4.3 确立培训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 第38-40页 |
4.4 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 第40-42页 |
4.4.1 做好需求分析的调查工作 | 第40页 |
4.4.2 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 第40-42页 |
4.5 员工培训准备工作 | 第42-43页 |
4.5.1 拟订培训员工计划表 | 第42页 |
4.5.2 确定员工职前介绍内容 | 第42-43页 |
4.6 确立培训计划 | 第43-44页 |
4.7 设计培训体系 | 第44-51页 |
4.7.1 培训目标 | 第44页 |
4.7.2 培训内容 | 第44-45页 |
4.7.3 培训讲师 | 第45-47页 |
4.7.4 培训时间 | 第47页 |
4.7.5 培训方法 | 第47-48页 |
4.7.6 培训课程 | 第48-50页 |
4.7.7 培训场所和设备 | 第50页 |
4.7.8 培训经费预算 | 第50-51页 |
4.8 培训实施 | 第51页 |
4.9 培训效果评估 | 第51-52页 |
4.10 培训后续工作 | 第52-53页 |
第5章 员工培训体系的保障机制及实施建议 | 第53-57页 |
5.1 员工培训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53-55页 |
5.1.1 组织内部的支持 | 第53页 |
5.1.2 员工培训的制度保障 | 第53-54页 |
5.1.3 培训资金投入保障 | 第54页 |
5.1.4 培训师资保障 | 第54页 |
5.1.5 培训风险防范 | 第54-55页 |
5.2 对A劳务公司培训工作的建议 | 第55-57页 |
5.2.1 培训理念的建议 | 第55页 |
5.2.2 培训目标的建议 | 第55页 |
5.2.3 对培训实施的建议 | 第55-56页 |
5.2.4 对培训可持续的建议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1 | 第60-61页 |
附录2 | 第61-62页 |
附录3 | 第62-63页 |
附录4 | 第63-64页 |
附录5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