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美术论文

基于专递课堂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2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3-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15页
            (三)访谈法第15页
            (四)观察法第1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读及研究现状第15-20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一、专递课堂第15-16页
        二、课堂教学评价第16-17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第17-20页
        (一)专递课堂的研究现状第17页
        (二)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第三章 专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0-32页
    第一节 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第20-21页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0页
        二、多元智能理论第20页
        三、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第20-21页
        四、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第21页
    第二节 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第21-22页
        一、客观性原则第21页
        二、可行性原则第21-22页
        三、全面性原则第22页
        四、科学性原则第22页
    第三节 专递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第22-25页
        一、一级指标的确定第22-24页
        二、二级指标的确定第24-25页
            (一)教学内容的二级指标确定第24页
            (二)教学态度的二级指标确定第24页
            (三)学生表现的二级指标确定第24页
            (四)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确定第24-25页
    第四节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5-32页
        一、建立目标的递阶层次结构第26页
        二、分层构造判断矩阵第26-29页
        三、一致性检验第29-30页
        四、计算权重第30-32页
第四章 基于专递课堂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第32-43页
    第一节 专递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设计与实施第32-35页
        一、选择对象第32页
        二、设计思路第32页
        三、实施过程第32-35页
            (一)准备阶段第32-33页
            (二)课堂观察记录的设计与实施第33-34页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第34-35页
            (四)访谈的设计与实施第35页
    第二节 基于专递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第35-43页
        一、课堂观察记录的量化第35-37页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初步量化第35-36页
            (二)具体指标的量化第36-37页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第37-42页
            (一)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第37-38页
            (二)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第38-39页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39-42页
        三、综合评价第42-43页
第五章 专递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第43-47页
    第一节 专递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3-44页
        一、师师配合欠佳第43页
        二、师生交流不足第43-44页
        三、管理机制欠缺第44页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第44页
    第二节 提升专递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第44-47页
        一、利用社交软件搭建师师互动与评价平台第44-45页
        二、学校定期组织课下面对面交流活动第45页
        三、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第45-46页
        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第46-47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第47-50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47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第47-48页
    第三节 研究启示第48-49页
    第四节 研究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地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备课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SPOC的中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