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8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中美两套高中语文教材及助读系统的构架分析 | 第22-44页 |
2.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及助读系统的编写概述 | 第22-33页 |
2.1.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构成内容 | 第22-24页 |
2.1.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编写特点 | 第24页 |
2.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构成内容 | 第24-31页 |
2.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编写特点 | 第31-33页 |
2.2 《美国语文》教材及助读系统的编写概述 | 第33-43页 |
2.2.1 《美国语文》教材构成内容 | 第33-37页 |
2.2.2 《美国语文》教材编写特点 | 第37-38页 |
2.2.3 《美国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构成内容 | 第38-42页 |
2.2.4 《美国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特点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分析 | 第44-58页 |
3.1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整体比较 | 第44-48页 |
3.1.1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相同点 | 第44-45页 |
3.1.2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不同点 | 第45-48页 |
3.2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个案比较——以演讲单元(课)为例 | 第48-54页 |
3.2.1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个案展示 | 第48-51页 |
3.2.2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个案比较分析 | 第51-54页 |
3.3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差异成因分析 | 第54-57页 |
3.3.1 两国政治观差异 | 第54-55页 |
3.3.2 两国文化观差异 | 第55-56页 |
3.3.3 两国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要求差异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后的启示 | 第58-66页 |
4.1 对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 第58-62页 |
4.1.1 助读系统编写理念的启示 | 第58-60页 |
4.1.2 助读系统编写形式的启示 | 第60-61页 |
4.1.3 助读系统编写内容的启示 | 第61-62页 |
4.2 对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使用的启示 | 第62-65页 |
4.2.1 对教师使用助读系统的启示 | 第62-64页 |
4.2.2 对学生使用助读系统的启示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