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场效应器件论文

InP基HEMT器件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前言第10-12页
    1.2 国内外HEMT器件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3-15页
    1.3 器件模型发展现状第15-17页
        1.3.1 小信号模型发展现状第15-16页
        1.3.2 大信号模型发展现状第16-17页
    1.4 研究重点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InP基HEMT器件基本原理第19-28页
    2.1 InP材料特性第19-20页
    2.2 器件基本工作原理第20-23页
        2.2.1 HEMT器件基本结构第20-22页
        2.2.2 异质结及二维电子气第22-23页
    2.3 InP基HEMT关键性能参数第23-27页
        2.3.1 跨导特性第23-24页
        2.3.2 电流增益截止频率(f_T)第24-25页
        2.3.3 最高振荡频率(f_(max))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小信号模型的构建第28-47页
    3.1 InP基HEMT样品第28-30页
    3.2 小信号等效拓扑结构第30-33页
    3.3 寄生参数的提取第33-39页
        3.3.1 寄生电容参数的提取第33-36页
        3.3.2 寄生电感和电阻参数提取第36-39页
    3.4 本征参数的提取第39-42页
    3.5 InP基HEMT小信号模型验证第42-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大信号模型分析第47-72页
    4.1 常见的大信号模型拓扑第47-55页
        4.1.1 Curtice模型第48-50页
        4.1.2 Curtice立方模型第50-51页
        4.1.3 Materka模型第51页
        4.1.4 Statz模型第51-53页
        4.1.5 TriQuint模型第53页
        4.1.6 Angelov模型第53-55页
        4.1.7 EEHEMT模型第55页
    4.2 大信号模型的构建和验证第55-68页
        4.2.1 肖特基二极管参数的提取第56-57页
        4.2.2 直流参数的提取第57-63页
        4.2.3 交流参数的提取第63-67页
        4.2.4 频散效应第67-68页
    4.3 EEHEMT模型的优化和验证第68-69页
    4.4 基于EEHEMT的改进模型第69-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总结及展望第72-74页
    5.1 总结第72页
    5.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职业院校视障学生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集成电路ESD防护低压器件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