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车辆设备论文

青藏铁路客车冬季车内环境及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青藏铁路客车空调和供氧系统第12-14页
        1.2.2 车厢内空气品质及人体舒适性研究第14-15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青藏铁路客车空调及供氧系统运行现状调研第18-31页
    2.1 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第18-20页
    2.2 车厢内空气参数的控制要求第20-24页
        2.2.1 温湿度和风速第20-21页
        2.2.2 CO_2浓度第21-22页
        2.2.3 O_2浓度第22-24页
    2.3 青藏铁路客车空调及供氧系统运行现状调研第24-30页
        2.3.1 空气质量监测第24-28页
        2.3.2 乘客主观舒适度调查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青藏铁路客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研究第31-54页
    3.1 车厢内空气传热传质过程研究方法第31-32页
        3.1.1 车厢内空气的传热传质过程第31页
        3.1.2 车厢内空气传热传质过程研究方法第31-32页
    3.2 数值计算基础理论第32-35页
        3.2.1 求解方法及离散格式第32-33页
        3.2.2 控制方程组第33-34页
        3.2.3 湍流模型第34-35页
    3.3 车厢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模型第35-40页
        3.3.1 模型验证第35-37页
        3.3.2 车厢物理模型第37-39页
        3.3.3 车厢数学模型第39-40页
    3.4 车厢内速度及温度分布第40-47页
        3.4.1 横向速度及温度分布规律第41-43页
        3.4.2 纵向速度及温度分布规律第43-45页
        3.4.3 乘客呼吸区速度及温度分布第45-46页
        3.4.4 小结第46-47页
    3.5 车厢内CO_2和O_2浓度分布第47-53页
        3.5.1 横向CO_2和O_2浓度分布规律第47-49页
        3.5.2 纵向CO_2和O_2浓度分布规律第49-52页
        3.5.3 乘客呼吸区CO_2和O_2浓度分布第52页
        3.5.4 小结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研究第54-76页
    4.1 不同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的提出第54页
    4.2 车厢内CO_2和O_2含量平衡模型第54-63页
        4.2.1 模型建立第55-57页
        4.2.2 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第57-59页
        4.2.3 模型求解第59-63页
    4.3 新风与供氧系统各联合运行模式的比较第63-75页
        4.3.1 新风与供氧系统持续恒定运行第63-65页
        4.3.2 新风与供氧系统间歇运行第65-68页
        4.3.3 新风系统持续工作、供氧系统间歇供氧第68-70页
        4.3.4 新风与供氧系统变频运行第70-74页
        4.3.5 小结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第83-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HX_N5型机车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