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铁安全门高度对车站气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地铁的发展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4.2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意义 | 第18-19页 |
2. 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 | 第19-37页 |
2.1 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 | 第19-22页 |
2.1.1 车站通风空调系统 | 第20页 |
2.1.2 隧道通风系统 | 第20-21页 |
2.1.3 地铁通风系统通风构筑物 | 第21-22页 |
2.2 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分类 | 第22-25页 |
2.2.1 开式系统 | 第22-23页 |
2.2.2 闭式系统 | 第23-24页 |
2.2.3 屏蔽门系统 | 第24-25页 |
2.3 安全门系统与活塞风 | 第25-35页 |
2.3.1 安全门系统 | 第25-28页 |
2.3.1.1 安全门系统运行模式 | 第27页 |
2.3.1.2 安全门系统特点 | 第27-28页 |
2.3.2 活塞风 | 第28-35页 |
2.3.2.1 活塞风风速的计算 | 第29-34页 |
2.3.2.2 活塞风对地铁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理论与软件模拟 | 第37-53页 |
3.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理论 | 第37-46页 |
3.1.1 流体力学 | 第37-38页 |
3.1.2 流体控制方程 | 第38-40页 |
3.1.2.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38页 |
3.1.2.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38-39页 |
3.1.2.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39-40页 |
3.1.3 湍流数值模拟 | 第40-41页 |
3.1.3.1 直接模拟 | 第40页 |
3.1.3.2 雷诺平均N-S方程模拟 | 第40页 |
3.1.3.3 大涡模拟 | 第40-41页 |
3.1.4 湍流模型 | 第41-44页 |
3.1.4.1 标准k-ε双方程模型 | 第41-42页 |
3.1.4.2 RNG k-ε双方程模型 | 第42-44页 |
3.1.5 CFD软件的离散方法 | 第44-46页 |
3.1.5.1 有限差分法 | 第44页 |
3.1.5.2 有限元法 | 第44页 |
3.1.5.3 有限体积法 | 第44-46页 |
3.2 CFD简介 | 第46-48页 |
3.3 FLUENT简介 | 第48-50页 |
3.4 FLUENT动网格技术 | 第50-52页 |
3.4.1 动网格简介 | 第50页 |
3.4.2 动网格模型 | 第50-52页 |
3.4.3 动网格划分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地铁车站CFD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3-63页 |
4.1 CFD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4.1.1 站台流场模拟步骤 | 第53-54页 |
4.1.2 昆明3号地铁线西延段概况 | 第54-55页 |
4.1.3 车站设计环控要求 | 第55-56页 |
4.2 基础数据及模型的建立 | 第56-59页 |
4.2.1 站台参数及其简化 | 第56-58页 |
4.2.2 列车参数及其简化 | 第58页 |
4.2.3 隧道参数及其简化 | 第58-59页 |
4.3 网格的划分 | 第59-60页 |
4.4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60页 |
4.5 动网格参数的设定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不同安全门高度时车站流场数值模拟及对比分析 | 第63-75页 |
5.1 进站时站台层典型位置温度场模拟分析 | 第63-69页 |
5.1.1 Z=3.5m纵切面温度场分布 | 第64-65页 |
5.1.2 X=85m横断面温度场分布 | 第65-67页 |
5.1.3 Y=2.5m水平断面温度场分布 | 第67-69页 |
5.2 进站时站台层典型位置速度场模拟分析 | 第69-74页 |
5.2.1 Z=3.5m纵切面速度场分布 | 第69-70页 |
5.2.2 X=85m横断面速度场分布 | 第70-72页 |
5.2.3 Y=2.5m水平断面速度场分布 | 第72-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创新点及展望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