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内容 | 第13-26页 |
(一) 语文学科性质的“人文说” | 第13-16页 |
1. 语文学科性质的内涵 | 第13-14页 |
2. 于漪的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形成历程 | 第14-16页 |
(二) 语文教育的“教文育人说” | 第16-18页 |
1.“教文育人”的内涵 | 第16-17页 |
2.“教文育人”语文教育目的观的形成过程 | 第17-18页 |
(三)“教学相长”的语文教学观 | 第18-21页 |
1.“教学相长”的教学观的内涵 | 第18-20页 |
2.“教学相长”的教学观的形成因素 | 第20-21页 |
(四)“情趣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语文教学艺术观 | 第21-26页 |
1. 培养兴趣,因势利导 | 第21-22页 |
2. 巧妙构思,推波助澜 | 第22-23页 |
3. 寓教于“情”,以情激情 | 第23页 |
4. 锤炼语言,把握进程 | 第23-26页 |
二、于漪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26-29页 |
(一)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外在因素 | 第26-27页 |
1. 国内时代背景的影响 | 第26页 |
2. 个人教育经历的启迪作用 | 第26-27页 |
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 第27页 |
4. 对外国教育思想的借鉴 | 第27页 |
(二)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内在因素 | 第27-29页 |
1. 于漪的性格特质 | 第27-28页 |
2. 于漪的文化素养 | 第28页 |
3. 于漪的创造品质 | 第28-29页 |
三、于漪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29-33页 |
(一) 重视文化背景,弘扬人文精神 | 第29-30页 |
(二) 树立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 第30-31页 |
(三) 提高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能力 | 第31-32页 |
(四) 基于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4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