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 父亲在位概念界定第12页
    2 父亲在位理论研究第12-13页
        2.1 家庭动力学父亲在位理论第12-13页
        2.2 家庭结构功能理论第13页
    3 父亲在位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3.1 父亲在位研究现状第13-14页
        3.2 父亲在位的测量研究第14-15页
        3.3 父亲在位相关研究第15页
    4 自我和谐概念界定第15-16页
    5 自我和谐的理论研究第16-17页
        5.1 自我认同发展观第16-17页
        5.2 需要层次论第17页
    6 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6.1 自我和谐的测量研究第17-18页
        6.2 高中生自我和谐特点研究第18页
        6.3 父亲参与教育对自我和谐关系研究第18-19页
    7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研究设计第20-22页
    1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20页
        1.1 理论意义第20页
        1.2 实践意义第20页
    2 研究设计第20-21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研究假设第20页
        2.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3.1 被试第20-21页
            2.3.2 工具第21页
    3 研究的特色第21-22页
第三章 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编制第22-33页
    1 研究目的第22页
    2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22-23页
        2.1 父亲在位问卷构建第22页
            2.1.1 文献梳理与访谈第22页
            2.1.2 初始问卷结构建立第22页
        2.2 父亲在位问卷的形成第22-23页
            2.2.1 初始问卷形成第22-23页
            2.2.2 数据分析方法第23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3.1 项目分析第23-24页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24-26页
    4 预测问卷及结果分析第26-28页
    5 正式测试及结果分析第28-33页
        5.1 统计工具及方法第29页
        5.2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5.2.1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29-31页
            5.2.2 内部一致性检验第31页
            5.2.3 效标关联效度第31-32页
            5.2.4 信度检验第32-33页
第四章 高中生父亲在位的现状与特点第33-39页
    1 研究目的第33页
    2 研究假设第33页
    3 研究方法第33页
        3.1 研究对象第33页
        3.2 研究工具第33页
        3.3 数据分析方法第3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3-39页
        4.1 高中生的父亲在位的现状分析第33-34页
        4.2 高中生的父亲在位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4-39页
            4.2.1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第34页
            4.2.2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是否单亲家庭子女上的差异检验第34-35页
            4.2.3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第35-36页
            4.2.4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第36-37页
            4.2.5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第37-38页
            4.2.6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现居住关系的差异检验第38-39页
第五章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第39-49页
    1 研究目的第39页
    2 研究方法第39页
        2.1 研究对象第39页
        2.2 研究工具第39页
            2.2.1 父亲在位问卷第39页
            2.2.2 自我和谐问卷第39页
        2.3 数据分析方法第39页
    3 自我和谐问卷的修订第39-47页
        3.1 自我和谐问卷的项目分析第39-40页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40-43页
        3.3 信度与效度检验第43-44页
            3.3.1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43页
            3.3.2 内部一致性检验第43页
            3.3.3 .信度检验第43-44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3.4.1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第44页
            3.4.2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第44-45页
            3.4.3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第45-46页
            3.4.4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第46-47页
    4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第47-49页
        4.1 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与自我和谐状况的比较第47页
        4.2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第47-48页
        4.3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48-49页
第六章 讨论第49-55页
    1 测量工具的结构与信效度检验第49-50页
        1.1 《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结构分析第49页
        1.2 《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第49-50页
            1.2.1 《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信度检验分析第49页
            1.2.2 关于《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效度检验分析第49-50页
            1.2.3 《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内部结构的一致性分析第50页
            1.2.4 《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50页
    2 高中生父亲在位现状与特点分析第50-52页
        2.1 高中生父亲在位的总体现状分析第50页
        2.2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0-52页
            2.2.1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性别上的差异第50-51页
            2.2.2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是否单亲上的差异第51页
            2.2.3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年级上的差异第51页
            2.2.4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第51-52页
            2.2.5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现居住关系的差异第52页
    3 高中生自我和谐问卷信效度与现状分析第52-53页
        3.1 高中生自我和谐问卷信效度分析第52-53页
        3.2 高中生自我和谐现状分析第53页
    4 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第53-55页
        4.1 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与自我和谐状况比较的分析第53页
        4.2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第53-54页
        4.3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54-55页
第七章 结论第55-56页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1《高中生父亲在位》部分访谈提纲第62-63页
附录2《高中生父亲在位》部分开放问卷第63-64页
附录3《高中生父亲在位》部分初始问卷第64-65页
附录4《高中生父亲在位》部分正式问卷第65-66页
附录5《父亲教养方式问卷》第66-67页
附录6《自我和谐》部分初始问卷第67-68页
附录7《自我和谐》部分正式问卷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书写产生特点及其与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比较
下一篇:中学生心理虐待与心理忽视和关系攻击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