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 第9-10页 |
二、孔子学院的文化功能研究 | 第10-11页 |
三、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2-15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的调查分析 | 第15-35页 |
第一节 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一、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的总体概况 | 第15页 |
二、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概况 | 第15-16页 |
三、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水平考试概况 | 第16页 |
第二节 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的调查分析 | 第16-35页 |
一、样本介绍 | 第16-18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18-35页 |
第二章 主题系列化模式探讨--以中秋节的文化活动为例 | 第35-53页 |
第一节 主题系列化模式背景 | 第35-37页 |
一、经济因素 | 第35页 |
二、政治因素 | 第35-36页 |
三、孔院自身因素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主题系列化模式的优势 | 第37-40页 |
一、多方资源的有效协同配置 | 第37-39页 |
二、“一院多点”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主题系列化模式案例分析——以中秋节为例 | 第40-53页 |
一、活动前确定主题,精心策划 | 第40-47页 |
二、活动中的有效运行与管理 | 第47-48页 |
三、活动后的效果评估和系列报道 | 第48-53页 |
第三章 对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的建议与对策 | 第53-61页 |
第一节 对传播者的建议 | 第53-56页 |
一、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53-55页 |
二、稳定传播队伍,提高传播者的素质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对传播内容的建议 | 第56-59页 |
一、精选活动内容,增加亲和力 | 第56-57页 |
二、加深文化内涵,借鉴成功经验 | 第57-59页 |
第三节 对传播媒介的建议 | 第59-61页 |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施 | 第59页 |
二、应用现代科技,加强宣传力度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一 泰语版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附录二 中文版调查问卷 | 第67-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