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15-24页 |
1.2.1 国内研究回顾 | 第15-18页 |
1.2.2 国外研究回顾 | 第18-2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3-2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第二章 驾驶人车道变换决策机制分析 | 第27-43页 |
2.1 车道变换诱发原因及阶段划分 | 第27-29页 |
2.1.1 车道变换诱发原因及类型划分 | 第27-28页 |
2.1.2 换道过程阶段划分 | 第28-29页 |
2.2 驾驶人期望特性 | 第29-32页 |
2.2.1 期望车速 | 第29-30页 |
2.2.2 期望间距 | 第30-31页 |
2.2.3 驾驶人期望满足度 | 第31-32页 |
2.3 车道变换决策机制 | 第32-36页 |
2.3.1 场景界定 | 第33页 |
2.3.2 决策机制透析 | 第33-36页 |
2.4 基于二人有限零和灰色博弈的换道决策分析 | 第36-42页 |
2.4.1 博弈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2.4.2 策略组合及收益 | 第37-38页 |
2.4.3 二人有限零和灰色博弈模型 | 第38-40页 |
2.4.4 实例分析及讨论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试验方案设计及换道意图反映时窗确定 | 第43-57页 |
3.1 需求参数及试验目的 | 第43-44页 |
3.1.1 本文研究需求参数 | 第43-44页 |
3.1.2 试验目的 | 第44页 |
3.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4-48页 |
3.2.1 试验仪器 | 第44-46页 |
3.2.2 试验路段选择 | 第46-47页 |
3.2.3 被试驾驶人选择 | 第47页 |
3.2.4 控制条件 | 第47-48页 |
3.3 意图反应时窗的确定及样本筛选 | 第48-56页 |
3.3.1 换道操作起始时刻确定 | 第48-51页 |
3.3.2 意图表征时窗宽度确定 | 第51-54页 |
3.3.3 换道意图及车道保持样本筛选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换道前驾驶人眼动及头动特性分析 | 第57-92页 |
4.1 基本眼动参数 | 第57-63页 |
4.1.1 眼动基本形式及区分标准 | 第57-58页 |
4.1.2 基本注视行为参数 | 第58-60页 |
4.1.3 基本扫视行为参数 | 第60-63页 |
4.2 后视镜及其它典型目标注视特性 | 第63-69页 |
4.2.1 后视镜注视特性 | 第64-67页 |
4.2.2 仪表盘注视特性 | 第67-68页 |
4.2.3 对当前车道与目标车道的注视差异 | 第68-69页 |
4.3 注视转移特性 | 第69-79页 |
4.3.1 兴趣区域划分 | 第69-71页 |
4.3.2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注视转移模式分析 | 第71-78页 |
4.3.3 马尔可夫链平稳分布 | 第78-79页 |
4.4 注视角度及头部运动特性 | 第79-91页 |
4.4.1 注视角度 | 第79-83页 |
4.4.2 头部运动特性 | 第83-85页 |
4.4.3 眼睛与头部运动协调模式分析 | 第85-90页 |
4.4.4 换道意图视觉特性表征参数 | 第90-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换道前车辆运动及周围环境状态分析 | 第92-116页 |
5.1 车辆运行状态表征参数分析 | 第92-99页 |
5.1.1 行驶速度 | 第92-93页 |
5.1.2 纵向及横向加速度 | 第93-96页 |
5.1.3 横摆角速度 | 第96-99页 |
5.2 驾驶人操控行为特性 | 第99-108页 |
5.2.1 方向盘操控行为 | 第99-102页 |
5.2.2 转向灯操作 | 第102-105页 |
5.2.3 制动及油门踏板操控 | 第105-106页 |
5.2.4 车辆在车道中的横向位置 | 第106-108页 |
5.3 周围环境状态 | 第108-115页 |
5.3.1 相关车辆 | 第108-109页 |
5.3.2 H2对 H1驾驶人车道变换意图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5.3.3 H3对 H1驾驶人车道可行性检测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5.3.4 H4对 H1车道变换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基于证据理论与 Logistic 回归的换道意图识别 | 第116-147页 |
6.1 基于证据理论的车道变换意图识别方法 | 第116-123页 |
6.1.1 视觉特性子模块车道变换意图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116-117页 |
6.1.2 证据理论方法简介 | 第117-119页 |
6.1.3 方法实施 | 第119-123页 |
6.2 实例应用及识别信度分析 | 第123-129页 |
6.2.1 实例应用 | 第123-126页 |
6.2.2 识别信度及时序性分析 | 第126-129页 |
6.3 基于 Logistic 回归的换道意图识别及行为预测 | 第129-142页 |
6.3.1 总体思路 | 第129-130页 |
6.3.2 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 | 第130-133页 |
6.3.3 模型建立 | 第133-138页 |
6.3.4 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换道意图识别及行为预测 | 第138-139页 |
6.3.5 意图识别与行为预测信度及时序分析 | 第139-142页 |
6.4 换道意图识别方法融合及应用 | 第142-146页 |
6.4.1 方法集成 | 第142-144页 |
6.4.2 方法应用 | 第144-14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结论 | 第147-150页 |
研究结论 | 第147-148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8-149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