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内涵和性质 | 第9-13页 |
第一节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内涵 | 第9-10页 |
一、合同违约金的内涵 | 第9页 |
二、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内涵 | 第9-10页 |
第二节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法律性质 | 第10-13页 |
一、合同违约金的性质与适用范围 | 第10-11页 |
二、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存在基础 | 第11-12页 |
三、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性质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法律法规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立法模式 | 第13-14页 |
一、任意型立法模式 | 第13页 |
二、禁止型立法模式 | 第13-14页 |
三、限制型立法模式 | 第14页 |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的立法现状 | 第14-17页 |
一、全国性立法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 第14-15页 |
二、地方立法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 第15-16页 |
三、《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的立法分析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 第17-21页 |
一、《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 第17-19页 |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定位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现行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实际问题检讨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服务期违约金规定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一、服务期违约金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 第21-22页 |
二、服务期违约金约定中的服务期限缺乏合理限定 | 第22页 |
第二节 竞业限制违约金规定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一、未规定竞业限制期内的最低经济补偿标准 | 第23页 |
二、缺乏对竞业限制协议中未约定经济补偿时协议的效力规定 | 第23页 |
三、缺乏对用人单位不履行经济补偿给付义务时协议的效力规定 | 第23页 |
第三节 劳动合同违约金数额规定存在的不足 | 第23-25页 |
一、违约金数额的规定未体现合理的惩罚性 | 第23-24页 |
二、未对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数额进行限定 | 第24-25页 |
三、未明确赋予对违约金数额的调整请求权 | 第25页 |
第四节 用人单位违约金规定存在的不足 | 第25-28页 |
一、用人单位违约金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二、劳动合同违约金存在的其他问题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 第28-35页 |
第一节 完善对服务期违约金规定的建议 | 第28-29页 |
一、合理扩大服务期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 第28页 |
二、合理限定服务期违约金约定中的服务期期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完善对竞业限制违约金规定的建议 | 第29-31页 |
一、设定竞业限制期内的最低经济补偿标准 | 第29-30页 |
二、明确竞业限制协议中未约定经济补偿时的效力属性 | 第30页 |
三、明确用人单位不履行经济补偿给付义务时协议的效力属性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完善对劳动合同违约金数额规定的建议 | 第31-32页 |
一、违约金数额规定上赋予合理的惩罚性 | 第31页 |
二、合理限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金数额 | 第31-32页 |
三、明确赋予劳动合同双方对违约金数额的调整请求权 | 第32页 |
第四节 完善对用人单位违约金规定的建议 | 第32-35页 |
一、明确规定对用人单位可以适用劳动合同违约金 | 第33页 |
二、协调劳动合同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的关系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