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附件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本文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1.1 湘乡梅桥镇基本概况 | 第11-12页 |
1.1.2 湘乡梅桥镇建制沿革 | 第12页 |
1.1.3 湘乡梅桥镇语言使用情况 | 第12页 |
1.2 湘乡梅桥镇方言词汇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文所涉及的语料来源 | 第16页 |
1.6 文中所使用的国际音标符号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湘乡梅桥镇方言的语音系统简述 | 第17-22页 |
2.1 梅桥镇方言音系 | 第17-21页 |
2.1.1 声母 | 第17-18页 |
2.1.2 韵母 | 第18-20页 |
2.1.3 声调 | 第20-21页 |
2.2 梅桥音系特点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湘乡梅桥镇方言分类词表 | 第22-83页 |
说明 | 第22页 |
3.1 天文 | 第22-24页 |
3.2 地理 | 第24-26页 |
3.3 时令、时间 | 第26-28页 |
3.4 农业 | 第28-30页 |
3.5 植物 | 第30-34页 |
3.6 动物 | 第34-37页 |
3.7 房舍 | 第37-39页 |
3.8 器具、用品 | 第39-42页 |
3.9 称谓 | 第42-44页 |
3.10 亲属 | 第44-46页 |
3.11 身体 | 第46-48页 |
3.12 疾病、医疗 | 第48-51页 |
3.13 衣服、穿戴 | 第51-53页 |
3.14 饮食 | 第53-56页 |
3.15 红白大事 | 第56-58页 |
3.16 日常生活 | 第58-60页 |
3.17 诉讼 | 第60-62页 |
3.18 交际 | 第62-63页 |
3.19 商业、交通 | 第63-65页 |
3.20 文化教育 | 第65-67页 |
3.21 文体活动 | 第67-69页 |
3.22 动作、心理 | 第69-72页 |
3.23 方向、位置 | 第72-73页 |
3.24 代词 | 第73-74页 |
3.25 形容词 | 第74-77页 |
3.26 副词、介词等 | 第77-78页 |
3.27 量词 | 第78-81页 |
3.28 附加成分等 | 第81页 |
3.29 数字等 | 第81-83页 |
第四章 梅桥镇方言词汇共时层次分析 | 第83-109页 |
4.1 梅桥镇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 | 第83-89页 |
4.1.1 词形的比较 | 第83-87页 |
4.1.2 词义的比较 | 第87-88页 |
4.1.3 不成对应的词 | 第88-89页 |
4.2 梅桥镇方言与周边方言词汇的对比 | 第89-104页 |
4.2.1 梅桥镇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比较表 | 第89-103页 |
4.2.2 梅桥镇方言与周边方言的亲疏关系 | 第103-104页 |
4.2.3 梅桥镇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长沙、韶山、娄底)词汇的比较分析 | 第104页 |
4.3 梅桥镇方言的特殊词语 | 第104-109页 |
4.3.1 表特有的思维和认识 | 第105-106页 |
4.3.2 表特有的心理与感受 | 第106-107页 |
4.3.3 表当地特有的民俗习惯 | 第107-108页 |
4.3.4 表特有的亲属称谓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湘乡梅桥镇话的历时词汇层次分析 | 第109-117页 |
5.1 承传词 | 第109-114页 |
5.1.1 古语词 | 第109-112页 |
5.1.2 古方言词 | 第112-114页 |
5.2 梅桥镇方言的变异词 | 第114-115页 |
5.2.1 词义的扩大 | 第114页 |
5.2.2 词义的缩小 | 第114页 |
5.2.3 词义的转移 | 第114-115页 |
5.3 梅桥镇方言创新词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