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1.4.1 高职院校 | 第15页 |
1.4.2 优质课程资源 | 第15-17页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1.6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对比评分理论 | 第20-21页 |
2.2 区域适应性理论 | 第21-22页 |
2.3 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理论 | 第22-24页 |
2.4 教学动因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 第26-30页 |
3.1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简介 | 第26页 |
3.2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 第26-30页 |
3.2.1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 第26-27页 |
3.2.2 优质课程资源内容建设现状 | 第27-29页 |
3.2.3 优质课程资源方式建设现状 | 第29页 |
3.2.4 优质课程资源宣传与引导建设现状 | 第29-30页 |
第4章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困境与成因 | 第30-37页 |
4.1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4.1.1 缺乏完善的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4.1.2 缺乏有效的组织模式 | 第31页 |
4.1.3 缺乏广泛的内容支撑 | 第31-32页 |
4.1.4 缺乏多样的渠道安排 | 第32-33页 |
4.1.5 缺乏稳定的使用群体 | 第33-34页 |
4.2 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34-37页 |
4.2.1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第34-35页 |
4.2.2 缺乏可供执行的完善方案 | 第35-36页 |
4.2.3 缺乏学生意愿搜集体系 | 第36页 |
4.2.4 没有建立完善的宣传与引导机制 | 第36-37页 |
第5章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优质课程资源构建策略 | 第37-48页 |
5.1 构建优质课程资源机制的作用及意义 | 第37-39页 |
5.1.1 弥补自身教育资源的缺失 | 第37-38页 |
5.1.2 填补相关学科教育空白 | 第38页 |
5.1.3 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 第38-39页 |
5.2 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原则 | 第39-40页 |
5.3 优质课程资源构建组织架构 | 第40-41页 |
5.4 优质课程资源构建策略 | 第41-44页 |
5.4.1 平台建设策略 | 第41-42页 |
5.4.2 内容规划策略 | 第42-43页 |
5.4.3 反馈机制及淘汰系统策略 | 第43-44页 |
5.5 线下优质课程资源的构建 | 第44-45页 |
5.5.1 校内优质课程资源线下构建 | 第44页 |
5.5.2 校企间优质课程资源线下构建 | 第44-45页 |
5.6 优质课程资源构建保障措施 | 第45-48页 |
5.6.1 宣传与引导措施 | 第45-46页 |
5.6.2 运行保障措施 | 第46页 |
5.6.3 合规性保障措施 | 第46页 |
5.6.4 硬件保障措施 | 第46-47页 |
5.6.5 人才梯队保障措施 | 第47-48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