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小龙湾大桥的结构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自锚式悬索桥的工程发展第10-17页
        1.1.1 国外典型的自锚式悬索桥第10-12页
        1.1.2 国内典型的自锚式悬索桥第12-17页
    1.2 悬索桥结构分析计算理论第17-19页
        1.2.1 弹性理论第17页
        1.2.2 挠度理论第17-19页
        1.2.3 有限位移理论第19页
    1.3 本文依托的工程背景第19-2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小龙湾大桥主桥设计方案比选第22-32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方案比选方法第22-23页
    2.3 工程基本概况第23-25页
        2.3.1 地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第23-24页
        2.3.2 水文地质特征第24页
        2.3.3 场地地震效应第24-25页
        2.3.4 地基液化评价第25页
        2.3.5 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第25页
    2.4 桥型设计方案比选第25-31页
        2.4.1 方案设计简述第25-26页
        2.4.2 方案一: 自锚式悬索桥第26-27页
        2.4.3 方案二: 等截面双层桥第27-28页
        2.4.4 方案三: 变截面连续梁桥第28-29页
        2.4.5 主桥设计方案比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力特性研究及参数分析第32-65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主桥基本构造第32-34页
        3.2.1 主桥上部结构第32-33页
        3.2.2 主桥下部结构第33页
        3.2.3 主桥附属结构第33-34页
    3.3 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静力分析及有限元方法第34-39页
        3.3.1 自锚式悬索桥的非线性因素的分析第34-35页
        3.3.2 Midas Civil中考虑几何非线性的算法第35页
        3.3.3 Midas Civil中成桥状态分析理论第35-39页
    3.4 有限元模型第39-40页
    3.5 自锚式悬索桥的合理成桥状态第40-50页
        3.5.1 确定合理成桥状态的理论第40-46页
        3.5.2 小龙湾大桥合理成桥状态分析第46-50页
    3.6 小龙湾大桥结构静力计算第50-56页
        3.6.1 作用效应组合第50-51页
        3.6.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第51-52页
        3.6.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第52-54页
        3.6.4 应力的计算第54-56页
    3.7 结构参数对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6-63页
        3.7.1 边中跨比对静力性能的影响第56-58页
        3.7.2 主缆矢跨比对静力性能的影响第58-61页
        3.7.3 主塔高度对静力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3.8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自锚式悬索桥的动力特性研究及参数分析第65-74页
    4.1 前言第65页
    4.2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第65页
    4.3 有限元模型第65-66页
    4.4 动力特性分析结果第66-67页
    4.5 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67-72页
        4.5.1 恒载的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67-68页
        4.5.2 加劲梁的刚度的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68-70页
        4.5.3 主塔刚度的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70-71页
        4.5.4 主缆刚度的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71-72页
        4.5.5 吊索刚度的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第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自锚式悬索桥总体设计参数的确定第74-80页
    5.1 前言第74页
    5.2 边中跨比第74-75页
    5.3 主缆矢跨比第75-76页
    5.4 塔高第76-77页
    5.5 加劲梁刚度第77-78页
    5.6 主缆刚度第78页
    5.7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6章 小龙湾大桥运营监测与评估第80-90页
    6.1 前言第80页
    6.2 运营监测的内容第80-81页
    6.3 运营监测的实施方案第81-83页
        6.3.1 吊杆内力监测第81页
        6.3.2 主缆内力监测第81页
        6.3.3 主缆线形监测第81-82页
        6.3.4 主梁线形监测第82-83页
        6.3.5 主塔塔偏监测第83页
        6.3.6 全桥动力特性测试第83页
    6.4 运营监测成果对比分析第83-89页
        6.4.1 吊杆内力监测结果第83-84页
        6.4.2 主缆内力监测结果第84-85页
        6.4.3 主缆线形监测结果第85-87页
        6.4.4 主梁线形监测结果第87-88页
        6.4.5 主塔塔偏监测结果第88页
        6.4.6 全桥动力特性测试结果第88-89页
    6.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7章 结论第90-91页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作者简介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拱形倾斜独塔斜拉桥主塔倾角设计研究
下一篇:弯梁桥桥面偏位成因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