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2 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 | 第11-12页 |
1.2.1 检测意义 | 第11-12页 |
1.2.2 检测技术 | 第12页 |
1.3 对海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考查 | 第12-17页 |
1.3.1 海参的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1.3.2 重金属的定义 | 第13页 |
1.3.3 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第13页 |
1.3.4 重金属危害 | 第13-14页 |
1.3.5 重金属的检测意义 | 第14页 |
1.3.6 常见金属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1.3.7 ICP-MS简介 | 第15-17页 |
1.3.8 多糖、皂苷检测的意义 | 第17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2 气相色谱法测定市售鱼油产品中的EPA、DHA和DPA的含量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5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0-21页 |
2.2.3 样品前处理 | 第21页 |
2.2.4 乙酯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2.2.5 脂肪酸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2.2.6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 第21-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3.1 标准曲线 | 第25页 |
2.3.2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25-26页 |
2.3.3 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26页 |
2.3.4 样品测定 | 第26-29页 |
2.3.5 鱼油酯化方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鱼油酸败度的测定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3.2.1 仪器与试药 | 第31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3.3.1 实验测试结果 | 第33-38页 |
3.3.2 加速试验测定鱼油的酸败度 | 第38-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参中17种元素 | 第43-56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8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5-46页 |
4.2.3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4.2.4 仪器与方法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4.3.1 内标元素的选择 | 第48页 |
4.3.2 待测元素同位素的选择 | 第48页 |
4.3.3 消解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4.3.4 仪器测定条件的选择 | 第48页 |
4.3.5 标准曲线的配制 | 第48-49页 |
4.3.6 各元素的检出限,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 | 第49页 |
4.3.7 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49-50页 |
4.3.8 质量控制与方法验证 | 第50-51页 |
4.3.9 样品测定 | 第51-54页 |
4.3.10 实验结果 | 第54页 |
4.4 小结 | 第54-56页 |
5 市售海参多糖、总皂昔含量的测定 | 第56-65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6-60页 |
5.2.1 仪器与试药 | 第56-57页 |
5.2.2 标准曲线的配制 | 第57-58页 |
5.2.3 重蒸苯酚的制备 | 第58-59页 |
5.2.4 海参样品前处理 | 第59页 |
5.2.5 海参多糖的粗提取 | 第59页 |
5.2.6 海参粗多糖中色素的去除 | 第59页 |
5.2.7 海参多糖杂蛋白的去除 | 第59页 |
5.2.8 海参多糖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9页 |
5.2.9 海参皂苷样品的制备 | 第59-60页 |
5.2.10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60页 |
5.2.11 皂苷含量测定 | 第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5.3.1 海参多糖分离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60页 |
5.3.2 海参多糖提取液中色素的去除 | 第60页 |
5.3.3 海参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 | 第60-61页 |
5.3.4 海参皂苷与齐墩果酸量比换算系数推算[66] | 第61页 |
5.3.5 精密度试验精密 | 第61页 |
5.3.6 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61-62页 |
5.3.7 样品测定结果 | 第62-64页 |
5.4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