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心智模式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心智模式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心智模式的功能 | 第19-20页 |
2.1.3 心智模式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2.2 创新行为的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2.2.1 创新行为的概念 | 第20-22页 |
2.2.2 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3 心智模式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 第23-24页 |
2.4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4-27页 |
2.4.1 系统动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25页 |
2.4.2 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步骤 | 第25-26页 |
2.4.3 VENSIMPLE仿真软件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系统建模过程 | 第28-38页 |
3.1 建模原则与建模思路 | 第28-29页 |
3.1.1 建模原则 | 第28页 |
3.1.2 建模思路 | 第28-29页 |
3.2 系统因果关系图 | 第29-31页 |
3.2.1 心智模式共享回路 | 第29-30页 |
3.2.2 员工自主回路 | 第30-31页 |
3.2.3 边界补充 | 第31页 |
3.3 系统动力学流图构建 | 第31-32页 |
3.4 抽象化的基模 | 第32-33页 |
3.5 方程的构建 | 第33-35页 |
3.5.1 系统变量方程 | 第33-34页 |
3.5.2 系统参数设定 | 第34-35页 |
3.6 模型检验 | 第35-37页 |
3.6.1 直观检验 | 第35-36页 |
3.6.2 运行检验 | 第36页 |
3.6.3 历史检验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实例研究——以MT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第38-48页 |
4.1 企业概况 | 第38页 |
4.2 模型仿真模拟 | 第38-44页 |
4.2.1 现状条件下的仿真模拟 | 第38-42页 |
4.2.2 特定条件下的仿真模拟 | 第42-44页 |
4.3 管理建议 | 第44-47页 |
4.3.1 培育利于员工创新行为的积极心智模式 | 第45-46页 |
4.3.2 提升团队自治与共享过程 | 第46页 |
4.3.3 加强组织内创业氛围的建设与管理 | 第46-47页 |
4.3.4 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创新绩效考核体系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