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特别处理制度及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特别处理制度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1.1 市场风险理论 | 第17-18页 |
2.1.2 股票市场功能理论 | 第18页 |
2.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页 |
2.2.3 信号理论 | 第19页 |
2.3 中国特色的盈余管理方法 | 第19-21页 |
第3章 ST公司撤销风险警示的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3.1 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的原因 | 第21-22页 |
3.2 ST公司撤销风险警示的条件 | 第22页 |
3.3 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撤销风险警示的统计分析 | 第22-28页 |
3.3.1 撤销风险警示的ST公司数量统计 | 第22-25页 |
3.3.2 撤销风险警示的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第25-28页 |
第4章 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撤销风险警示的案例分析 | 第28-52页 |
4.1 利用资产重组撤销风险警示 | 第28-34页 |
4.1.1 *ST仪化简介 | 第28页 |
4.1.2 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过程 | 第28-31页 |
4.1.3 其他利用资产重组撤销风险警示的ST公司 | 第31-34页 |
4.2 利用关联交易撤销风险警示 | 第34-38页 |
4.2.1 *ST梅雁简介 | 第34页 |
4.2.2 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过程 | 第34-36页 |
4.2.3 其他利用关联交易撤销风险警示的ST公司 | 第36-38页 |
4.3 利用减值准备撤销风险警示 | 第38-42页 |
4.3.1 ST锌电简介 | 第38页 |
4.3.2 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过程 | 第38-41页 |
4.3.3 其他利用减值准备撤销风险警示的ST公司 | 第41-42页 |
4.4 利用政府补贴撤销风险警示 | 第42-47页 |
4.4.1 *ST国药简介 | 第42-43页 |
4.4.2 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过程 | 第43-45页 |
4.4.3 其他利用政府补贴撤销风险警示的ST公司 | 第45-47页 |
4.5 案例启示 | 第47-52页 |
4.5.1 影响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 | 第47-49页 |
4.5.2 ST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49-52页 |
第5章 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撤销风险警示的治理对策 | 第52-57页 |
5.1 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 第52页 |
5.2 健全ST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52-54页 |
5.2.1 合理安排所有权 | 第52-53页 |
5.2.2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责 | 第53页 |
5.2.3 构建盈余管理内部治理机制 | 第53-54页 |
5.3 改进特别处理制度 | 第54-55页 |
5.3.1 “亏损和现金流量”同时作为财务异常的标准 | 第54页 |
5.3.2 综合考虑公司的短期业绩及长期盈利能力 | 第54页 |
5.3.3 构建动态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5.4 加强审计监督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