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生理心理学及驾驶行为学理论 | 第18-28页 |
2.1 生理心理学 | 第18-24页 |
2.1.1 驾驶人生理学基础 | 第18页 |
2.1.2 驾驶人心理生理指标 | 第18-24页 |
2.2 驾驶行为学 | 第24-27页 |
2.2.1 驾驶行为三阶段 | 第24-25页 |
2.2.2 驾驶行为决策模型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交通违法监控对职业与非职业驾驶人的心理及行为影响调查分析 | 第28-47页 |
3.1 问卷调查设计 | 第28-32页 |
3.1.1 调查设计要求 | 第28-29页 |
3.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第29-31页 |
3.1.3 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3.2 驾驶人基本特性 | 第32-34页 |
3.3 调查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3.3.1 x~2 卡方分析 | 第34-35页 |
3.3.2 配对样本t检验 | 第35-36页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6-45页 |
3.4.1 驾驶人心理分析 | 第36-37页 |
3.4.2 驾驶人驾驶行为分析 | 第37-40页 |
3.4.3 驾驶人交通安全法律意识特征 | 第40-42页 |
3.4.4 驾驶人驾龄特征 | 第42-43页 |
3.4.5 对交通违法监控安装的态度 | 第43-44页 |
3.4.6 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态度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交通违法监控对职业与非职业驾驶人的心理影响实验 | 第47-82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47-53页 |
4.1.1 实验条件 | 第47-51页 |
4.1.2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 第51页 |
4.1.3 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4.1.4 数据记录 | 第52-53页 |
4.2 心电信号分析 | 第53-71页 |
4.2.1 信号交叉口心理分析 | 第53-66页 |
4.2.2 路段交通违法监控前后心率变化分析 | 第66-68页 |
4.2.3 车速对驾驶人进入交叉口前的心率影响分析 | 第68-71页 |
4.3 皮电信号分析 | 第71-80页 |
4.3.1 无监控交叉口 | 第74-77页 |
4.3.2 有监控交叉口 | 第77-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基于Probit模型的信号转换阶段交通违法监控对驾驶人行为决策影响研究 | 第82-92页 |
5.1 数据采集 | 第83-84页 |
5.2 数据分析 | 第84-88页 |
5.2.1 速度对比 | 第84-86页 |
5.2.2 驾驶行为对比 | 第86-88页 |
5.3 Probit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88-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