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8页 |
第一节 研究源起 | 第11-13页 |
一、早期儿童的数学学习对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第11-12页 |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 第12-13页 |
三、教师指导策略会影响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数学学习 | 第13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区域活动 | 第15-16页 |
二、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数学学习 | 第16-17页 |
三、教师指导策略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31-32页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第32-38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3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3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 | 第33-35页 |
五、研究工具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S教师指导策略与分析 | 第38-76页 |
第一节 角色游戏区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与分析 | 第38-49页 |
一、角色游戏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特征的分析 | 第39-42页 |
二、角色游戏区中教师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指导策略分析 | 第42-48页 |
三、角色游戏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积木建构区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与分析 | 第49-60页 |
一、积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特征的分析 | 第50-52页 |
二、积木建构活动中教师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指导策略分析 | 第52-59页 |
三、积木建构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操作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与分析 | 第60-76页 |
一、操作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特征的分析 | 第61-64页 |
二、操作区活动中教师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指导策略分析 | 第64-74页 |
三、操作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76-90页 |
第一节 S教师在三个区域活动中指导策略的共同特征分析 | 第76-81页 |
一、基于弗兰德斯师幼互动分析系统的S教师指导策略的共同特征 | 第76-79页 |
二、基于质性分析的S教师指导策略的共同特征 | 第79-81页 |
第二节 在三个区域中S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性特征分析 | 第81-84页 |
一、角色游戏区体现表演性与数概念融合 | 第81-82页 |
二、积木建构区体现象征性与早期儿童空间概念的融合 | 第82-83页 |
三、操作区体现操作规则性与数运算的融合 | 第83-84页 |
第三节 区域活动中幼儿数学学习的S教师指导策略的形成因素 | 第84-90页 |
一、良好的专业素养是促进指导策略有效性的“基石” | 第84-85页 |
二、善于观察和学习是指导策略提升的“支架” | 第85-88页 |
三、勤于记录和反思是指导策略形成的“源泉” | 第88页 |
四、以科研提升自我是指导策略产生的“助推器” | 第88-9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0-95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90-91页 |
一、师幼情感氛围融洽、活动以幼儿为主、教师施以积极的间接指导 | 第90页 |
二、S教师具体的指导策略包括言语、物化和非言语三方面相结合的深入指导 | 第90页 |
三、教师指导策略形成的因素呈现多样化 | 第90-91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91-95页 |
一、尊重幼儿作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地位为前提 | 第91页 |
二、提高教师自身数学领域教学知识 | 第91-92页 |
三、关注区域活动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经验 | 第92-93页 |
四、基于细致观察,选择适宜指导策略 | 第93页 |
五、记录、反思指导过程 | 第93-95页 |
结语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5页 |
附录 | 第105-116页 |
后记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