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外高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1-2-2 国内高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高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页 |
§1-3 论文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论文的整体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理论综述 | 第15-22页 |
§2-1 产业政策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2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理论依据 | 第16页 |
2-2-2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内涵和特征 | 第16-17页 |
2-2-3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分类 | 第17页 |
2-2-4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作用 | 第17-19页 |
§2-3 政策评价方法综述 | 第19-21页 |
2-3-1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价模式 | 第19页 |
2-3-2 政策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22页 |
§3-2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第22-30页 |
3-2-1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 | 第22-25页 |
3-2-2 从空间角度评价河北省高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 | 第25-28页 |
3-2-3 从时间角度评价河北省高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 | 第28-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政府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31-41页 |
§4-1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4-1-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2页 |
4-1-2 面板数据及模型介绍 | 第32-35页 |
4-1-3 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4-2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传导机制 | 第38-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效应评价 | 第41-58页 |
§5-1 从产业结构角度评价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应 | 第41-44页 |
5-1-1 高技术产业结构分析过程 | 第41页 |
5-1-2 高技术产业结构分析结果 | 第41-44页 |
5-1-3 从产业结构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政策效应评价 | 第44页 |
§5-2 从产业布局角度评价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应 | 第44-46页 |
5-2-1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分析 | 第44页 |
5-2-2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测度 | 第44-45页 |
5-2-3 从产业布局角度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应评价 | 第45-46页 |
§5-3 从产业组织角度评价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应 | 第46-51页 |
5-3-1 市场集中度分析 | 第46-48页 |
5-3-2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效率分析 | 第48-50页 |
5-3-3 从产业组织角度对河北省高技术产业政策效应评价 | 第50-51页 |
§5-4 从产业技术角度评价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应 | 第51-57页 |
5-4-1 产业政策与技术进步分析 | 第51-52页 |
5-4-2 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分析 | 第52-57页 |
5-4-3 从产业技术角度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应评价 | 第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建议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A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