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论文写作目的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相关定义解释 | 第15-16页 |
2-1-1 跨国公司定义 | 第15页 |
2-1-2 人力资源本土化定义 | 第15-16页 |
§2-2 跨国经营理论 | 第16页 |
2-2-1 直接投资理论 | 第16页 |
2-2-2 价值链理论 | 第16页 |
§2-3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6-19页 |
§2-4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效应分析 | 第20-25页 |
§3-1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现状 | 第20-21页 |
§3-2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方式 | 第21-22页 |
3-2-1 大力招揽当地高级研究人员 | 第21页 |
3-2-2 积极应聘国内优秀大学毕业生 | 第21页 |
3-2-3 加大对企业内部的本土人才培训和教育力度 | 第21页 |
3-2-4 用多种手段留住“本土人才” | 第21-22页 |
§3-3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的影响 | 第22-24页 |
3-3-1 对本土企业的正面影响 | 第22-23页 |
3-3-2 对本土企业的负面影响 | 第23-24页 |
§3-4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3-4-1 本土化人才层次不断提高 | 第24页 |
3-4-2 不同国家、不同职位呈现出明显差别 | 第24页 |
3-4-3 混合文化日益突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实证分析 | 第25-32页 |
§4-1 模型样本的选取 | 第25-27页 |
4-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5-27页 |
4-1-2 研究数据的获得 | 第27页 |
4-1-3 变量的测量 | 第27页 |
§4-2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27-29页 |
§4-3 实证过程 | 第29-30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优化配置的案例分析 | 第32-41页 |
§5-1 在华美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研究—以杜邦公司为例 | 第32-36页 |
5-1-1 杜邦中国公司简介 | 第32页 |
5-1-2 杜邦中国的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 第32-34页 |
5-1-3 美国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模式和HR 模式 | 第34-36页 |
§5-2 在华日本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研究—以三菱商事为例 | 第36-39页 |
5-2-1 三菱商事(中国)公司简介 | 第36页 |
5-2-2 三菱商事的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 第36-38页 |
5-2-3 日本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模式和HR 模式 | 第38-39页 |
§5-3 美国企业文化和日本企业文化的对比总结 | 第39-41页 |
第六章 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 | 第41-44页 |
§6-1 针对在华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 | 第41-42页 |
6-1-1 树立本土化的人才管理理念 | 第41页 |
6-1-2 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 第41页 |
6-1-3 建立良好用人机制以留住本土人才 | 第41页 |
6-1-4 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6-1-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归属感 | 第42页 |
§6-2 针对本土企业的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6-2-1 赢得“民心”——留住人才 | 第42页 |
6-2-2 学以致用——吸引人才 | 第42-43页 |
6-2-3 自我改善——提高人才竞争力 | 第43页 |
6-2-4 重视人才幼苗——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 | 第43-4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7-1 结论 | 第44-45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