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巴赫金文学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1页
    一、巴赫金的学术历程第11-12页
    二、巴赫金文论与中国90年代后文学批评话语第12-16页
        (一)复调批评第14页
        (二)民间批评第14页
        (三)大众文化批评第14-15页
        (四)媒介批评第15页
        (五)对话批评第15页
        (六)文化批评第15-16页
    三、研究现状第16-18页
    四、理论框架第18-19页
    注释第19-21页
第一章 复调批评:“主体间性”与文体革新第21-37页
    一、“主体间性”与主人公第21-29页
        (一)作为前史的“主体性”第22-24页
        (二)“主人公”问题的论争第24-27页
        (三)先锋小说中的“叙述者”第27-29页
    二、复调文体与先锋小说第29-33页
    注释第33-37页
第二章 民间话语:审美批评与诗性体裁第37-53页
    一、民间话语的建构第37-41页
    二、民间理论“粗鄙化”质疑第41-45页
    三、民间视野下的莫言批评第45-50页
        (一)审美人类学视野第46-47页
        (二)身体的感性经验第47-48页
        (三)民间“诗性体裁”第48-50页
    注释第50-53页
第三章 后现代批评:先锋叙事与历史解构第53-72页
    一、后现代批评话语第53-59页
        (一)文化转型第54-55页
        (二)解构主义第55-57页
        (三)多元建构第57-59页
    二、新历史主义批评第59-68页
        (一)互文:历史与文本之间第60-62页
        (二)闹剧:民间视野与乡土权力第62-64页
        (三)戏仿:谐谑——狂欢体小说第64-65页
        (四)怪诞:现实主义与神实主义第65-66页
        (五)粗鄙:荒诞化与“反英雄”第66-68页
    注释第68-72页
第四章 大众文化:快感叙事与身体话语第72-90页
    一、快感叙事:大众文化与审美化生存第73-80页
        (一)大众时代的“欢乐叙事”第74-76页
        (二)感官欲望的“快感”享乐第76-77页
        (三)日常生活与审美化生存第77-79页
        (四)对大众文化批评的反思第79-80页
    二、身体话语:后革命时代的欲望狂欢第80-87页
        (一)后革命的身体叙事第81-83页
        (二)私人经验与个人化写作第83-85页
        (三)“欲望化”的身体写作第85-87页
    注释第87-90页
第五章 传媒语境:网络空间的文学批评第90-110页
    一、网络批评:草根话语与大众广场第91-96页
    二、传媒时代:由文本到互文本第96-106页
        (一)建构“文本”诗学第97-99页
        (二)“互文性”与文学批评第99-101页
        (三)传媒时代的互文批评第101-104页
        (四)被忽略的“主体性”第104-106页
    注释第106-110页
第六章 文化批评:中西对话与诗学建构第110-131页
    一、对话批评:他者与外位第110-114页
        (一)“他者”视野第110-111页
        (二)“外位”立场第111-112页
        (三)“间性”思维第112-114页
    二、话语重构:文化研究的“文学性”第114-120页
        (一)文化研究视域中的巴赫金理论第114-115页
        (二)中国文化研究与“文化权力”问题第115-118页
        (三)巴赫金文化批评中的“文学性”第118-120页
    三、文本内外:文化诗学的建构第120-127页
    注释第127-131页
结语第131-133页
    注释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洛特曼文本诗学理论研究
下一篇:可穿戴式系统心电信号压缩感知与心律失常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