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反义词“好”、“坏”的对称性研究

内容提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论题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论题的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宏观研究——反义形容词的对称性研究第14-18页
        1.2.2 微观研究——反义词“好”和“坏”的对称性研究第18-19页
    1.3 论题的研究对象第19-2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页
    1.5 本文的理论背景和方法第20-22页
        1.5.1 理论背景第20-22页
        1.5.2 研究方法第22页
    1.6 语料来源第22-24页
第二章 “好”和“坏”词汇层面上的对称性第24-35页
    2.1 “好”和“坏”的义项对比第24-25页
    2.2 “好”和“坏”的使用频率差异第25-26页
    2.3 “好”和“坏”的习得顺序第26页
    2.4 “好”和“坏”构词的对称性第26-34页
        2.4.1 定中式第27-32页
        2.4.2 状中式第32-33页
        2.4.3 重叠式第33-34页
        2.4.4 动补式第34页
    2.5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好”和“坏”句法层面上的对称性第35-69页
    3.1 “好”和“坏”充当定语时的对称性第35-50页
        3.1.1 “好”和“坏”构成的定中结构的语法特征第36-40页
        3.1.2 定语位置上“好”和“坏”的语义特征第40页
        3.1.3 “好”和“坏”与名词组合的对称性第40-48页
        3.1.4 “好”和“坏”与名词组合的对称规律第48-50页
    3.2 “好”和“坏”充当补语时的对称性第50-59页
        3.2.1 “V好”、“V坏”的对称性分布第51-57页
        3.2.2 补位“好”和“坏”前的动词类型第57-58页
        3.2.3 小结第58-59页
    3.3 “好”和“坏”充当主语时的对称性第59页
    3.4 “好”和“坏”充当谓语时的对称性第59-64页
    3.5 “好”和“坏”充当状语时的对称性第64-65页
    3.6 “好”和“坏”充当独立语时的对称性第65-69页
第四章 “好”和“坏”在特定格式中的对称性第69-96页
    4.1 “好”和“坏”的对举格式第69-75页
        4.1.1 并列式词语“好坏”第69-71页
        4.1.2 “V好V坏”式结构第71页
        4.1.3 小句列举式第71-73页
        4.1.4 否定对举式第73-74页
        4.1.5 成语俗语中“好”和“坏”的对称性第74-75页
    4.2 “好”和“坏”记量方式的对称性第75-80页
        4.2.1 客观记量第75-77页
        4.2.2 主观记量第77-79页
        4.2.3 其他记量格式第79-80页
    4.3 “好”和“坏”在疑问句中的对称性第80-81页
    4.4 “好”和“坏”在比较句中的对称性第81-85页
        4.4.1 A跟/和/同/与B+一样+好/坏第81-82页
        4.4.2 A不如B好第82页
        4.4.3 A(没)有B(这么/那么)好/坏第82页
        4.4.4 越来越好/坏第82-83页
        4.4.5 越Adj/V越好/坏第83页
        4.4.6 比字句第83-84页
        4.4.7 A好/坏于(过)B第84页
        4.4.8 “好/坏+点儿”第84-85页
    4.5 “好”和“坏”在特殊构式中的对称性第85-88页
        4.5.1 “好(坏)是好(坏),……”构式第85-86页
        4.5.2 “好+不+形”构式第86-87页
        4.5.3 “好个……”构式第87-88页
    4.6 “好”和“坏”重叠式的对称性第88-93页
        4.6.1 双音重叠式“好好”、“坏坏”第88-90页
        4.6.2 AABB式重叠“好好坏坏”第90-91页
        4.6.3 “好A好B”重叠式第91页
        4.6.4 方言中“好”和“坏”的重叠式第91-93页
    4.7 “好”和“坏”语体选择的对称性第93-96页
第五章 “好”和“坏”对称性的历时考察第96-112页
    5.1 “好”和“坏”的出现第96-97页
    5.2 先秦时期“好”和“坏”的用法第97-99页
    5.3 两汉时期“好”和“坏”的用法第99-100页
    5.4 魏晋南北朝时期“好”和“坏”的用法第100-101页
    5.5 唐宋时期“好”和“坏”的用法第101-102页
    5.6 元明清时期“好”和“坏”的用法第102-105页
    5.7 “好”和“坏”相关结构的词汇化及语法化第105-112页
        5.7.1 “好比”的历时检视第106页
        5.7.2 “正好”的词汇化与主观化第106-107页
        5.7.3 “好看”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第107-108页
        5.7.4 “幸好”的历时检视第108-109页
        5.7.5 “好生”的历时演变第109-110页
        5.7.6 动补式“X坏”的词汇化第110-112页
第六章 “好”和“坏”对称性的制约因素第112-119页
    6.1 语言内部的原因第112-116页
        6.1.1 经济性原则第112-114页
        6.1.2 语言演变的不同步第114-115页
        6.1.3 关联标记模式第115-116页
    6.2 语言外部的原因第116-119页
        6.2.1 认知心理原因第116-117页
        6.2.2 社会文化因素第117-11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124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19-122页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2页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1页
附录第131-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度变迁中的农村农民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转型期大学生“炫富”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