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0.3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0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0.5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0.5.1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11页 |
0.5.2 班级管理初探 | 第11-12页 |
0.5.3 手机新媒体与班级管理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手机新媒体环境的基本含义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 | 第14-19页 |
1.1 手机新媒体的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1.1.1 手机新媒体的基本定义 | 第14页 |
1.1.2 手机新媒体的主要形态 | 第14-15页 |
1.1.3 手机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 第15-16页 |
1.2 苏州艺术学校师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 | 第16-19页 |
1.2.1 调查方案的设计 | 第16-17页 |
1.2.2 调查基本情况概括 | 第17-18页 |
1.2.3 调查结果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内容及与传统环境下班级管理的异同 | 第19-25页 |
2.1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19页 |
2.2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与传统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异同 | 第19-21页 |
2.2.1 相同点 | 第19-20页 |
2.2.2 不同点 | 第20-21页 |
2.3 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模式在手机新媒体环境下的局限性 | 第21页 |
2.3.1 单一的沟通方式 | 第21页 |
2.3.2 单通道的沟通形式 | 第21页 |
2.3.3 瞬时的沟通活动 | 第21页 |
2.4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特点与影响 | 第21-25页 |
2.4.1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特点 | 第22-23页 |
2.4.2 手机新媒体环境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有利影响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手机新媒体环境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影响 | 第25-29页 |
3.1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1.1 学生不能合理地利用手机新媒体 | 第25页 |
3.1.2 学生无法专注于教学活动 | 第25页 |
3.1.3 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 第25-26页 |
3.2 手机新媒体环境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26-29页 |
3.2.1 影响学生的学业 | 第26页 |
3.2.2 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变强 | 第26-27页 |
3.2.3 手机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 第27页 |
3.2.4 容易造成学生的攀比心理 | 第27-28页 |
3.2.5 危害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对策 | 第29-36页 |
4.1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班级管理的若干原则 | 第29-30页 |
4.1.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 | 第29页 |
4.1.2 坚持情感激励式管理 | 第29页 |
4.1.3 坚持民主的管理机制 | 第29-30页 |
4.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制度构建策略 | 第30-32页 |
4.2.1 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应对新环境下学生使用手机现象 | 第30页 |
4.2.2 学生手机管理制度构建的若干建议 | 第30-32页 |
4.3 加强手机新媒体环境下班级管理的对策 | 第32-36页 |
4.3.1 班主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 第32页 |
4.3.2 利用QQ、微信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32-33页 |
4.3.3 利用多种手机社交平台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 | 第33页 |
4.3.4 充分挖掘手机新媒体资源进行班级管理教育 | 第33-34页 |
4.3.5 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 第34页 |
4.3.6 营造文明向上的手机使用氛围 | 第34-35页 |
4.3.7 家校联合为学生正面利用手机媒体资源保驾护航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