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语境下的《汉语交际手册》编写理念与设计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4.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研究 | 第11页 |
1.4.2 泰国汉语教材研究 | 第11-17页 |
第2章 《汉语交际手册》的编写理念与设计 | 第17-24页 |
2.1 编写理念 | 第17-19页 |
2.1.1 在东盟共同体成立的影响下编写 | 第17-18页 |
2.1.2 适合自学的汉语交际手册书 | 第18-19页 |
2.1.3 可当便携式手册 | 第19页 |
2.2 本书设计 | 第19-24页 |
2.2.1 手册背景设计 | 第19-20页 |
2.2.2 字体设计 | 第20页 |
2.2.3 图像的使用 | 第20页 |
2.2.4 句子结构的设计 | 第20-21页 |
2.2.5 手册大纲 | 第21-24页 |
第3章 《汉语交际手册》的话题选择 | 第24-29页 |
3.1 七大话题选择 | 第24-26页 |
3.1.1 日常生活 | 第24页 |
3.1.2 教育 | 第24页 |
3.1.3 酒店与旅游 | 第24页 |
3.1.4 银行与购物 | 第24-25页 |
3.1.5 医院 | 第25页 |
3.1.6 宗教 | 第25页 |
3.1.7 东盟 | 第25-26页 |
3.2 小话题的选择 | 第26-29页 |
3.2.1 日常生活话题 | 第26-27页 |
3.2.2 专用话题 | 第27页 |
3.2.3 求助话题 | 第27页 |
3.2.4 与社会发展有关的话题 | 第27-29页 |
第4章 《汉语交际手册》的生词选择 | 第29-33页 |
4.1 核心生词 | 第29-30页 |
4.2 拓展生词 | 第30-31页 |
4.2.1 与本课相关的内容 | 第30页 |
4.2.2 实用性强 | 第30-31页 |
4.2.3 专有名词 | 第31页 |
4.3 生词顺序 | 第31-33页 |
4.3.1 核心生词 | 第32页 |
4.3.2 拓展生词 | 第32-33页 |
第5章 《汉语交际手册》的句式选择 | 第33-36页 |
5.1 常用句式 | 第33页 |
5.2 简单易学句式 | 第33-34页 |
5.2.1 常用性、简单性 | 第33页 |
5.2.2 可替换性 | 第33-34页 |
5.3 特殊句子 | 第34页 |
5.4 选择句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4-36页 |
5.4.1 句子不宜过长 | 第34页 |
5.4.2 同类型句式不重复出现 | 第34页 |
5.4.3 同样的意思尽量选择其他表达方法 | 第34-35页 |
5.4.4 在泰国语境下选择句子 | 第35-36页 |
第6章 《汉语交际手册》的编写与操作 | 第36-44页 |
6.1 《汉语交际手册》调查报告 | 第36-42页 |
6.1.1 有关调查的说明 | 第36页 |
6.1.2 调查数量 | 第36-37页 |
6.1.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6.2 准备阶段 | 第42-43页 |
6.2.1 阅读其他同类的书 | 第42页 |
6.2.2 进行评价 | 第42页 |
6.2.3 设计大纲 | 第42页 |
6.2.4 排顺序 | 第42-43页 |
6.2.5 准备笔记本 | 第43页 |
6.3 编写阶段 | 第43-44页 |
6.3.1 选择参考内容 | 第43页 |
6.3.2 添加内容 | 第43页 |
6.3.3 阅读并修改 | 第43-44页 |
第7章 《汉语交际手册》的评价与前景 | 第44-47页 |
7.1 优点 | 第44-46页 |
7.1.1 内容的全面性 | 第44页 |
7.1.2 内容的实用性 | 第44页 |
7.1.3 汉语拼音和泰语读音双管齐下 | 第44页 |
7.1.4 具有例句和生词拓展 | 第44-45页 |
7.1.5 具有文化知识 | 第45页 |
7.1.6 内容符合设计编写目的 | 第45页 |
7.1.7 创新之处 | 第45-46页 |
7.2 不足 | 第46页 |
7.3 前景 | 第46-47页 |
第8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附录B 手册设计汉语内容 | 第53-87页 |
附录C 手册范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