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论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阅读法 | 第12页 |
1.3.2 理论与应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模式比较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采购本土化的理论解释及文献阅读 | 第15-20页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页 |
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5-16页 |
2.3 价值链理论 | 第16-17页 |
2.4 关税壁垒理论 | 第17-18页 |
2.5 当地产比率要求 | 第18-19页 |
2.5.1 促进东道国技术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 第18页 |
2.5.2 扩大劳动力就业 | 第18-19页 |
2.6 阅读的文献 | 第1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BS公司(苏州)原材料本土化采购的动因 | 第20-33页 |
3.1 BS公司(苏州)简介 | 第20-21页 |
3.2 底盘制动系统事业部产品介绍 | 第21-23页 |
3.2.1 采购的零部件类型 | 第22页 |
3.2.2 所有零部件的采购金额 | 第22-23页 |
3.3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动因 | 第23-24页 |
3.4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具体策略 | 第24-27页 |
3.4.1 关系本土化 | 第25页 |
3.4.2 产品本土化 | 第25-26页 |
3.4.3 市场本土化 | 第26页 |
3.4.4 人力资源本土化 | 第26页 |
3.4.5 经营方式本土化 | 第26-27页 |
3.4.6 研究开发的本土化 | 第27页 |
3.5 BS公司采购本土化的动因 | 第27-31页 |
3.5.1 整车厂(客户)的要求 | 第27-28页 |
3.5.2 企业内部压缩成本的要求(包括规避汇率风险) | 第28-29页 |
3.5.3 优化供应链的要求 | 第29-31页 |
3.5.4 中国的法规要求 | 第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BS公司原材料采购本土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33-42页 |
4.1 关键绩效指标(KPI) | 第33-34页 |
4.2 同行本土化采购成绩的比较 | 第34-38页 |
4.2.1 主要竞争对手的介绍 | 第34-37页 |
4.2.2 BS公司本土化程度比较 | 第37-38页 |
4.3 同行的本土化采购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 第38-41页 |
4.3.1 本土化采购的全球思路 | 第40页 |
4.3.2 工作重点细化 | 第40页 |
4.3.3 零部件的本土化设计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BS公司原材料采购本土化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 第42-51页 |
5.1 BS公司集团高层的决策 | 第42-44页 |
5.1.1 全球统一标准的产品策略定位 | 第42-43页 |
5.1.2 中央集权的采购决策 | 第43页 |
5.1.3 本土化独资公司的运作模式 | 第43-44页 |
5.1.4 产品差异化设计 | 第44页 |
5.1.5 不断要求供应商降价来保证企业的利润 | 第44页 |
5.2 BS公司在中国的内部管理 | 第44-45页 |
5.2.1 采购决策的短视行为 | 第44-45页 |
5.2.2 没有业绩考核 | 第45页 |
5.2.3 开展本地化采购工作不能得到及时的协助 | 第45页 |
5.3 中国本地配套供应商的能力 | 第45-46页 |
5.3.1 基础较差 | 第46页 |
5.3.2 生产效率低 | 第46页 |
5.3.3 产品开发能力弱 | 第46页 |
5.4 中国的宏观政策和环境 | 第46-49页 |
5.4.1 劳动力成本上涨 | 第46-48页 |
5.4.2 原材料价格上涨 | 第48-49页 |
5.4.3 人民币升值 | 第49页 |
5.5 主要竞争对手抢夺市场份额 | 第49-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加快原材料采购本土化进展的对策建议 | 第51-59页 |
6.1 短期对策科学制定采购本土化策略 | 第51-54页 |
6.1.1 优化本土化采购管理 | 第51-52页 |
6.1.2 科学地制定零部件采购本土化目标 | 第52页 |
6.1.3 处理好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 | 第52-53页 |
6.1.4 实施本土化管理团队任职的长期承诺及业绩考核 | 第53-54页 |
6.2 中期对策产品要求本土化设计 | 第54-56页 |
6.2.1 进一步明确BS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 | 第54-55页 |
6.2.2 降低产品差异化设计 | 第55页 |
6.2.3 加强材料或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购 | 第55-56页 |
6.3 长期对策并购中国同行企业 | 第56-5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