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董事会行为与企业战略双元能力--以我国竞争类制造业国有企业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1.1 实践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理论背景 | 第10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计划与路径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计划 | 第11页 |
| 1.2.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 第2章 组织双元能力理论文献回顾 | 第12-19页 |
| 2.1 组织双元能力内涵 | 第12页 |
| 2.2 组织双元能力构成关系 | 第12-13页 |
| 2.3 组织双元能力实现路径 | 第13-17页 |
| 2.3.1 结构双元能力 | 第13-14页 |
| 2.3.2 情境双元能力 | 第14-15页 |
| 2.3.3 基于高层管理者的双元能力 | 第15-17页 |
| 2.4 组织双元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17-19页 |
| 第3章 研究构念与研究假设提出 | 第19-28页 |
| 3.1 股权结构多样性与董事会行为整合 | 第19-23页 |
| 3.1.1 股权结构多样性 | 第19-20页 |
| 3.1.2 董事会行为整合 | 第20-21页 |
| 3.1.3 股权结构多样性影响董事会行为整合 | 第21-23页 |
| 3.2 董事会行为整合与企业战略双元能力 | 第23-25页 |
| 3.2.1 企业战略双元能力 | 第23-24页 |
| 3.2.2 董事会行为整合影响企业战略双元能力 | 第24-25页 |
| 3.3 董事会群体断裂带 | 第25-27页 |
| 3.3.1 群体断裂带内涵 | 第25页 |
| 3.3.2 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内涵 | 第25-26页 |
| 3.3.3 董事会群体断裂带的调节作用 | 第26-27页 |
| 3.4 研究模型的提出 | 第27-28页 |
| 第4章 研究方法 | 第28-38页 |
| 4.1 量表开发 | 第28-32页 |
| 4.1.1 量表开发的方法 | 第28页 |
| 4.1.2 题项开发 | 第28-32页 |
| 4.2 效度检验 | 第32-36页 |
| 4.3 测量模型描绘 | 第36-37页 |
| 4.4 量表预测试 | 第37-38页 |
| 第5章 数据分析 | 第38-51页 |
| 5.1 数据收集 | 第38页 |
| 5.2 数据分析工具 | 第38页 |
| 5.3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38-41页 |
| 5.3.1 对观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40页 |
| 5.3.2 对样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 | 第40-41页 |
| 5.4 测量模型检验 | 第41-48页 |
| 5.4.1 信度检验 | 第41-42页 |
| 5.4.2 效度检验 | 第42-48页 |
| 5.5 整体模型假设检验 | 第48-51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51-54页 |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1-52页 |
| 6.1.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 6.1.2 实践建议 | 第51-52页 |
| 6.2 研究局限 | 第52-53页 |
| 6.3 未来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附录A | 第61-6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