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构词法论文

叹词“哎呀”之多维考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对象及其变化式第10页
    1.2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3 研究价值第11页
        1.3.1 理论价值第11页
        1.3.2 实用价值第11页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4页
        1.4.1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第11-13页
        1.4.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5 语料说明和研究方法第14页
    1.6 研究途径和目标第14-15页
第二章 “哎呀”的形成过程第15-22页
    2.1 “哎”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第15-17页
        2.1.1 唐代以前第15页
        2.1.2 唐代第15-16页
        2.1.3 宋代第16页
        2.1.4 元代第16页
        2.1.5 明清第16-17页
    2.2 “呀”在古代汉语中的运用第17-20页
        2.2.1 西汉第17-18页
        2.2.2 东汉第18页
        2.2.3 北魏第18页
        2.2.4 唐宋第18-19页
        2.2.5 元代第19页
        2.2.6 明清第19-20页
    2.3 “哎呀”的形成第20-22页
        2.3.1 “哎呀”在古代汉语的使用情况第20-21页
        2.3.2 “哎呀”出现在元代的原因第21-22页
第三章 “哎呀”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与搭配情况第22-39页
    3.1 “哎呀”的句法分布第22-29页
        3.1.1 用于单句内第22-24页
        3.1.2 用于复句中第24-27页
        3.1.3 用于句群中第27页
        3.1.4 用于语篇中第27-28页
        3.1.5 用在对话中第28-29页
    3.2 “哎呀”与相关动词的共现情况第29-32页
        3.2.1 “哎呀”与言说类动词的共现情况第29-30页
        3.2.2 “哎呀”与感知类动词的共现情况第30-32页
    3.3 “哎呀”与呼语的连用第32-33页
    3.4 “哎呀”与感叹成分的共现情况第33-36页
        3.4.1 “哎呀”与感叹语的共现情况第33-35页
        3.4.2 “哎呀”与相关叹词的共现情况第35-36页
    3.5 “哎呀”的语体兼容性第36-39页
        3.5.1 “哎呀”与相关语体不兼容的原因第36-37页
        3.5.2 “哎呀”与相关语体兼容的表现第37-39页
第四章 叹词“哎呀”的主要特点第39-51页
    4.1 表现形式不定型第39-42页
        4.1.1 “哎呀”的语音变体第40页
        4.1.2 “哎呀”的语用变体第40-42页
    4.2 使用上有代句性作用第42-43页
    4.3 表达上具有主观性第43-45页
    4.4 语篇连贯有标记功能第45-51页
        4.4.1 标记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第46-47页
        4.4.2 话语组织功能第47-48页
        4.4.3 人际协调功能第48-51页
第五章 余论第51-56页
    5.1 “哎呀”与其他叹词的共性第51-53页
    5.2 “哎呀”与其他叹词相比的个性第53-54页
    5.3 基本结论第54-55页
    5.4 本文不足与后续研究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离子体转化甲烷之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下一篇:蜜蜂(Apis mellifera)ant基因和vha16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的生物信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