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转化及克隆论文

蜜蜂(Apis mellifera)ant基因和vha16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致谢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45页
    第一章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进展第15-29页
        1 生物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第15-17页
        2 生物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第17-20页
            2.1 基因组计划和数据库第17-19页
            2.2 分子生物信息数据库种类第19-20页
        3 基因组信息学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3.1 功能基因组信息学第20页
            3.2 比较基因组学第20-21页
        4 蛋白质组信息学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4.1 蛋白质结构功能预测第21-22页
            4.2 分子模拟与药物设计第22-23页
        5 未来生物信息学展望第23-25页
            5.1 研究目标由组成转向功能第23页
            5.2 研究内容由静态转向动态第23-24页
            5.3 研究角度由局部性转向整体性第24页
            5.4 研究方法由单一转向综合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29页
    第二章 表达序列标记(EST)的研究进展第29-40页
        1 EST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第29-30页
        2 EST技术的形成第30-31页
        3 EST数据库第31-32页
        4 EST序列的分析第32-33页
        5 EST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上的应用第33-35页
            5.1 构建遗传学图谱第33-34页
            5.2 发现新基因第34页
            5.3 在转录表达图谱研究中的应用第34页
            5.4 用于制备DNA芯片第34-35页
        6 EST技术的不足之处及解决策略第35-36页
        7 蜜蜂EST的研究现状第36-38页
            7.1 蜜蜂EST的研究进展第36-37页
            7.2 展望第37-38页
        8 依据蜜蜂EST研究现状本论文的拟研究目标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第二部分 一般材料与方法第45-69页
    第三章 基于dbEST克隆新基因及其功能分析的策略第46-59页
        1 电子序列延伸的生物信息学策略第47-51页
            1.1 基本思路第47页
            1.2 EST序列组装流程第47-48页
            1.3 EST序列延伸分析工具第48-50页
                1.3.1 Phred-Phrap软件包第48-49页
                1.3.2 GigAssembler软件包第49页
                1.3.3 GCG软件包第49-50页
            1.4 EST序列延伸相关生物信息学资源第50页
            1.5 利用UniGene数据库进行电子延伸第50-51页
        2 核酸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第51-53页
            2.1 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分析第52页
            2.2 基因组序列的内含子/外显子分析第52页
            2.3 cDNA序列与基因组序列的对齐及其显示第52-53页
            2.4 基因启动子及其他DNA调控位点分析第53页
        3 蛋白质序列分析第53-55页
            3.1 蛋白质基本性质分析第53页
                3.1.1 疏水性分析第53页
                3.1.2 跨膜区分析第53页
            3.2 蛋白质功能预测第53-54页
                3.2.1 基于NCBI/Blast软件的蛋白质同源性分析第53-54页
                3.2.2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域分析第54页
            3.3 蛋白质序列之间的多重比对及分子进化分析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第四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第59-69页
        1 材料第59-60页
            1.1 昆虫第59页
                1.1.1 蜜蜂第59页
                1.1.2 家蚕第59页
            1.2 菌种和载体第59页
                1.2.1 菌株第59页
                1.2.2 克隆载体第59页
            1.3 试剂和仪器第59-60页
                1.3.1 试剂第59-60页
                1.3.2 仪器第60页
        2 方法第60-68页
            2.1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60-61页
            2.2 细菌培养第61页
            2.3 质粒DNA的少量提取第61-62页
                2.3.1 试剂第61页
                2.3.2 步骤第61-62页
            2.4 核酸纯化第62-63页
                2.4.1 透析袋电洗脱法第62页
                2.4.2 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第62-63页
            2.5 连接反应第63页
            2.6 昆虫总RNA的提取第63-64页
            2.7 RT-PCR第64页
                2.7.1 RNA变性第64页
                2.7.2 cDNA合成第64页
                2.7.3 PCR反应第64页
            2.8 昆虫基因组DNA的制备第64-65页
                2.8.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4-65页
                2.8.2 DNA浓度测定第65页
            2.9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第65-66页
                2.9.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5-66页
                2.9.2 转化和筛选第66页
            2.10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66-67页
                2.10.1 快速细胞破碎法第66页
                2.10.2 PCR扩增特异性片段法第66页
                2.10.3 酶切鉴定法第66-67页
            2.11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三部分 研究内容、结果和分析第69-131页
    第五章 蜜蜂腺苷酸转移载体基因cDNA序列的获得与验证第70-8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0-72页
            1.1 实验材料第70页
            1.2 方法第70-72页
                1.2.1 种子EST序列的获得第70页
                1.2.2 组装序列的EST候选清单的获取第70-71页
                1.2.3 cDNA序列的拼接组装第71页
                1.2.4 开放阅读框架(ORF)分析第71页
                1.2.5 蜜蜂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合成单链cDNA第71页
                1.2.6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71页
                1.2.7 PCR扩增蜜蜂ant基因片段第71页
                1.2.8 重组、克隆和DNA序列分析第71-72页
                1.2.9 核酸序列之间的多重比对及进化分析第7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80页
            2.1 种子序列的获得第72-74页
            2.2 组装序列的EST候选清单第74页
            2.3 cDNA序列的拼接组装第74-75页
            2.4 开放阅读框架分析第75-76页
            2.5 RT-PCR验证第76页
            2.6 核酸序列之间的多重比对及进化分析第76-80页
        3 讨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第六章 蜜蜂腺苷酸转移载体基因组序列的克隆与分析第85-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6-88页
            1.1 实验材料第86页
            1.2 方法第86-88页
                1.2.1 蜜蜂基因组DNA的提取第86页
                1.2.2 引物设计第86页
                1.2.3 蜜蜂ant基因组序列片段克隆第86-87页
                1.2.4 上下游序列克隆第87页
                1.2.5 蜜蜂ant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第87-8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8-91页
            2.1 基因克隆第88-90页
                2.1.1 蜜蜂ant基因组序列片段克隆第88页
                2.1.2 上下游序列克隆第88页
                2.1.3 蜜蜂ant基因组序列的拼接第88-90页
            2.2 基因组结构分析第90-91页
                2.2.1 基因组序列内含子/外显子分析第90页
                2.2.2 蜜蜂ant基因组序列启动子预测第90-91页
        3 时论第91-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第七章 蜜蜂腺苷酸转移载体基因推测编码的蛋白质性质分析与功能预测第98-115页
        1 方法第98-100页
            1.1 蛋白质基本性质分析第98-99页
                1.1.1 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分析第98页
                1.1.2 疏水性分析第98-99页
                1.1.3 跨膜区分析第99页
                1.1.4 信号肽分析第99页
            1.2 蛋白质功能预测第99页
                1.2.1 基于NCBI/Blast软件的蛋白质同源性分析第99页
                1.2.2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域分析第99页
            1.3 蛋白质序列之间的多重比对及分子进化分析第99-10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0-108页
            2.1 蛋白质基本性质分析第100-103页
                2.1.1 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分析第100-101页
                2.1.2 疏水性分析第101页
                2.1.3 跨膜区分析第101-103页
                2.1.4 信号肽分析第103页
            2.2 蛋白质功能预测第103-106页
                2.2.1 基丁NCBI/Blast软什的蛋白质同源性分析第103-104页
                2.2.2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域分析第104-105页
                2.2.3 蛋白质功能预测第105-106页
            2.3 蛋白质序列之间的多重比对及分子进化分析第106-108页
                2.3.1 蛋白质序列之间的多重对齐第106-108页
                2.3.2 分子进化分析第108页
        3 讨论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第八章 蜜蜂H~+-ATP合成酶的16kDa蛋白脂质C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115-1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5-117页
            1.1 电子克隆第115-116页
            1.2 实验克隆第116-117页
                1.2.1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116页
                1.2.2 蜜蜂vha16基因cDNA序列验证第116页
                1.2.3 蜜蜂vha16基因组序列的克隆第116-11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7-123页
            2.1 蜜蜂vha16基因的cDNA全序列及RT-PCR验证第117页
            2.2 蜜蜂vha16基因组序列的克隆与分析第117-118页
            2.3 蜜蜂vha16基因推测蛋白的功能预测第118-121页
            2.4 不同物种间vha16基因同源性比较第121-123页
        3 讨论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第九章 展望与建议第127-131页
        1 电子克隆技术第127-129页
        2 基因功能的预测第129-130页
        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3页
英文摘要第133页
附录Ⅰ第137-139页
附录Ⅱ第139-140页
附录Ⅲ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叹词“哎呀”之多维考察
下一篇:“即使······,也······”句式在不同语体中的优先序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