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智能阀门定位器控制算法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的发展 | 第10-12页 | 
| 1.2.1 传统气动阀门定位器 | 第11页 | 
| 1.2.2 普通智能型电气阀门定位器 | 第11页 | 
| 1.2.3 基于HART协议的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 | 第11-12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 第12页 | 
| 1.3.1 研究工作 | 第12页 | 
| 1.3.2 技术关键 | 第12页 |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智能型电气阀门定位器概述 | 第14-21页 | 
| 2.1 阀门定位器概述 | 第14-17页 | 
| 2.1.1 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 2.1.2 阀门定位器的分类 | 第16页 | 
| 2.1.3 定位器的作用方式 | 第16页 | 
| 2.1.4 定位器的输入信号种类 | 第16-17页 | 
| 2.1.5 控制信号与阀门开度的关系 | 第17页 | 
| 2.1.6 阀门定位器的作用 | 第17页 | 
| 2.2 阀门定位器的总体结构 | 第17-21页 | 
| 2.2.1 电气阀门定位器结构 | 第17-18页 | 
| 2.2.2 电气阀门定位器组成部分的介绍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智能阀门定位器硬件系统设计 | 第21-27页 | 
| 3.1 智能型电气阀门定位器的设计目的及要求 | 第21-22页 | 
| 3.1.1 设计目的 | 第21页 | 
| 3.1.2 硬件电路设计要求 | 第21页 | 
| 3.1.3 本论文研究的智能阀门定位器所要达到的指标 | 第21-22页 | 
| 3.2 低功耗设计 | 第22-23页 | 
| 3.2.1 二线制仪表 | 第22页 | 
| 3.2.2 系统的低功耗要求 | 第22页 | 
| 3.2.3 低功耗解决设计及实现 | 第22-23页 | 
| 3.3 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硬件解决方案 | 第23-27页 | 
| 第四章 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控制算法研究 | 第27-40页 | 
| 4.1 PID控制 | 第27-28页 | 
| 4.2 自适应控制 | 第28-29页 | 
| 4.3 模糊控制 | 第29-32页 | 
| 4.3.1 模糊控制的特点 | 第29-30页 | 
| 4.3.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 4.4 Smith预估控制 | 第32-33页 | 
| 4.5 复合控制 | 第33-34页 | 
| 4.6 Smith预估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7页 | 
| 4.6.1 控制原理 | 第34-35页 | 
| 4.6.2 Smith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35-37页 | 
| 4.7 智能阀门定位器控制算法设计 | 第37-40页 | 
| 4.7.1 粗调段控制策略 | 第38页 | 
| 4.7.2 细调段控制策略 | 第38页 | 
| 4.7.3 微调段控制策略 | 第38-39页 | 
| 4.7.4 死区段控制策略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阀门定位器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 第40-54页 | 
| 5.1 执行机构的传递函数 | 第40-42页 | 
| 5.2 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42-48页 | 
| 5.2.1 模糊自适应fapid控制部分 | 第43页 | 
| 5.2.2 PWM控制部分 | 第43-47页 | 
| 5.2.3 Smith预估控制器部分 | 第47-48页 | 
| 5.3 阀门定位器模型仿真 | 第48-54页 | 
| 5.3.1 阶跃响应测试 | 第48-49页 | 
| 5.3.2 鲁棒性测试 | 第49-51页 | 
| 5.3.3 系统跟随性 | 第51页 | 
| 5.3.4 PWM仿真 | 第51-52页 | 
| 5.3.5 抗干扰性测试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在校科研工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