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支架”视域下的中学语文生成性教学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页
    1.2 选题的依据第7-11页
        1.2.1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理念与模式的转变第7-8页
        1.2.2 新基础课程改革凸显“育人”本质第8-9页
        1.2.3 教师观念由“先教后学”转向“以学定教”第9-10页
        1.2.4 知识是主动建构的:以学生为中心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3.1 理论意义第11页
        1.3.2 实践意义第11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概念阐释及文献综述第13-18页
    2.1.概念阐释第13页
        2.1.1 支架第13页
        2.1.2 生成性教学第13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2.2.1“支架”理论研究现状第13-16页
        2.2.2“生成性教学”研究现状第16-18页
    2.3 前人研究的不足第18页
3.“支架”与生成性教学之间的关系第18-23页
    3.1 脚手架的主要特点第18-20页
        3.1.1 帮助学习者延伸理解第18-19页
        3.1.2 提供临时的支持第19页
        3.1.3 逐步递减性第19-20页
    3.2 宏观与微观脚手架第20-21页
        3.2.1 宏观层面的支架第20-21页
        3.2.2 微观层面的支架第21页
    3.3“支架”能够形成生成性教学第21-23页
4.“支架”视域下的中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第23-31页
    4.1 本章概述第23页
    4.2 支架理论下生成性教学的已有的经验第23-29页
        4.2.1 弹性预设:宏观把控课堂节奏第23-25页
        4.2.2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第25-26页
        4.2.3 教学机智:让课堂保持动态平衡第26-28页
        4.2.4 交互式讨论:启发学生建构文意第28-29页
    4.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5.教学设计—以《诫子书》为例第31-36页
    5.1 本章概述第31页
    5.2《诫子书》教学设计第31-34页
    5.3 教学反思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附录第37-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美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和格林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