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毛竹林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方法概述 | 第11-13页 |
1.2.1 生物量调查法 | 第11页 |
1.2.2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碳通量观测 | 第11-12页 |
1.2.3 生产力估算模型 | 第12-13页 |
1.3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无线传感网络 | 第16-18页 |
1.4.1 无线传感网络简介 | 第16-17页 |
1.4.2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毛竹林净生产力研究 | 第18-19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2-3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2.2 毛竹林通量观测塔 | 第22-23页 |
2.3 观测塔数据处理 | 第23-27页 |
2.3.1 异常数据校正 | 第24-25页 |
2.3.2 缺失数据插补 | 第25-26页 |
2.3.3 净初级生产力计算 | 第26-27页 |
2.4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 第27-31页 |
2.4.1 有效光合辐射收支模型 | 第27页 |
2.4.2 传感器部署与数据采集 | 第27-31页 |
3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光能利用率模型构建 | 第31-36页 |
3.1 光能利用率模型概述 | 第31页 |
3.2 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关键参数 | 第31-33页 |
3.2.1 植被吸收的有效光合辐射 | 第31-32页 |
3.2.2 最大光能转换率 | 第32-33页 |
3.2.3 胁迫因子K | 第33页 |
3.3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参数改进 | 第33-34页 |
3.4 胁迫因子选择方法 | 第34-35页 |
3.5 验证方法 | 第35-3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4.1 无线传感网络数据测量结果 | 第36-37页 |
4.2 数据有效性分析 | 第37-38页 |
4.3 估算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38-41页 |
4.3.1 净生产力估算结果的季节变化 | 第38-39页 |
4.3.2 两种胁迫因子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4.4 不同时间尺度的估算结果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讨论、总结与展望 | 第44-50页 |
5.1 讨论 | 第44-47页 |
5.1.1 光饱和点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4-45页 |
5.1.2 胁迫因子K | 第45-46页 |
5.1.3 小结 | 第46-47页 |
5.2 总结 | 第47页 |
5.3 研究特色与存在问题 | 第47-48页 |
5.4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