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1 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和危害 | 第14页 |
1.2 沙门氏菌简介 | 第14-15页 |
1.3 大肠杆菌简介 | 第15页 |
2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简介 | 第15-19页 |
2.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 第15-16页 |
2.2 免疫层析技术 | 第16-17页 |
2.3 ATP发光检测方法 | 第17页 |
2.4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 第17-18页 |
2.5 PCR技术 | 第18-19页 |
3 试纸条检测方法简介 | 第19-22页 |
3.1 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条 | 第19-20页 |
3.2 免疫胶体金渗滤式试纸条 | 第20-22页 |
4 试纸条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4.1 胶体金标记试纸条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 第22页 |
4.2 酶促显色试纸条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 第22-23页 |
4.3 荧光材料标记试纸条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 第23-24页 |
5 基于光热效应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5.1 胶体金光热效应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 第25-26页 |
5.2 石墨烯光热效应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 第26-27页 |
5.3 四氧化三铁光热效应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于胶体金光热效应的大肠杆菌渗滤式试纸条检测方法研究 | 第28-45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3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2.4 渗滤实验测定装置的组装 | 第31页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1-36页 |
3.1 金标抗体的合成方法 | 第31-32页 |
3.1.1 20 nm胶体金的合成与电镜表征 | 第31-32页 |
3.1.2 胶体金和大肠杆菌抗体的偶联 | 第32页 |
3.2 大肠杆菌的培养及样品前处理 | 第32-33页 |
3.2.1 大肠杆菌的培养 | 第32页 |
3.2.2 大肠杆菌的前处理 | 第32-33页 |
3.3 渗滤式试纸条的制备 | 第33-36页 |
3.3.1 包被液的优化 | 第33-34页 |
3.3.2 封闭液的优化方法 | 第34页 |
3.3.3 冲洗液优化方法 | 第34-35页 |
3.3.4 照射时长的优化方法 | 第35页 |
3.3.5 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的灵敏度测试 | 第35页 |
3.3.6 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的特异性测试 | 第35-36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4.1 胶体金的制备与电镜表征 | 第36-37页 |
4.2 非特异性吸附的消除 | 第37-40页 |
4.2.1 最佳包被液的选择 | 第37-38页 |
4.2.2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 第38-39页 |
4.2.3 最佳冲洗液的选择 | 第39-40页 |
4.3 方法灵敏度的提高 | 第40-43页 |
4.3.1 最佳照射时长的选择 | 第40-41页 |
4.3.2 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灵敏度测试 | 第41-42页 |
4.3.3 胶体金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特异性测试 | 第42-4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基于石墨烯光热效应的沙门氏菌渗滤式试纸条检测方法研究 | 第45-57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5-46页 |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6-48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6-4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2.3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47-48页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8-51页 |
3.1 石墨烯-金标抗体的合成方法 | 第48-49页 |
3.1.1 石墨烯-胶体金复合物的合成与电镜表征 | 第48页 |
3.1.2 石墨烯-胶体金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的偶联 | 第48-49页 |
3.2 沙门氏菌的培养及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3.2.1 沙门氏菌的培养 | 第49页 |
3.2.2 沙门氏菌的前处理 | 第49页 |
3.3 渗滤式试纸条的制备 | 第49-51页 |
3.3.1 包被液的优化 | 第49页 |
3.3.2 封闭液的优化方法 | 第49-50页 |
3.3.3 冲洗液优化方法 | 第50页 |
3.3.4 照射时长的优化方法 | 第50页 |
3.3.5 石墨烯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的灵敏度测试 | 第50-51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4.1 石墨烯-胶体金电镜表征 | 第51-52页 |
4.2 非特异性吸附的消除 | 第52-54页 |
4.2.1 最佳包被液的选择 | 第52页 |
4.2.2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 第52-53页 |
4.2.3 最佳冲洗液的选择 | 第53-54页 |
4.3 方法灵敏度的提高 | 第54-56页 |
4.3.1 最佳照射时长的选择 | 第54-55页 |
4.3.2 石墨烯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灵敏度测试 | 第55-5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磁珠光热效应的沙门氏菌渗滤式试纸条检测方法研究 | 第57-70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57-58页 |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8-60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8-5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59-60页 |
2.3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60页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0-63页 |
3.1 磁珠抗体的合成方法 | 第60-61页 |
3.1.1 磁性纳米材料的选择 | 第60页 |
3.1.2 磁珠-抗体的制备 | 第60-61页 |
3.1.3 20 nm磁珠及磁珠-抗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电镜表征 | 第61页 |
3.2 渗滤式试纸条的制备 | 第61-63页 |
3.2.1 包被液的优化 | 第61页 |
3.2.2 封闭液的优化方法 | 第61页 |
3.2.3 冲洗液优化方法 | 第61-62页 |
3.2.4 磁珠-抗体复合物用量的优化方法 | 第62页 |
3.2.5 磁珠-抗体复合物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的灵敏度测试 | 第62-63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8页 |
4.1 磁性纳米材料的选择 | 第63-64页 |
4.2 非特异性吸附的消除 | 第64-67页 |
4.2.1 最佳包被液的选择 | 第64-65页 |
4.2.2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 第65-66页 |
4.2.3 最佳冲洗液的选择 | 第66-67页 |
4.3 方法灵敏度的提高 | 第67-68页 |
4.3.1 最佳磁珠-抗体用量的选择 | 第67页 |
4.3.2 磁珠光热效应渗滤式试纸条灵敏度测试 | 第67-6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