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6页 |
1.1.概述 | 第12-13页 |
1.2.日照绿茶的概述 | 第13-15页 |
1.2.1 日照绿茶的历史背景 | 第13页 |
1.2.2 日照绿茶的特点 | 第13-14页 |
1.2.3 日照绿茶的工艺 | 第14-15页 |
1.3.代谢组学及其应用 | 第15-25页 |
1.3.1 代谢组学的定义及发展 | 第15-16页 |
1.3.2 代谢组学的研究流程 | 第16-21页 |
1.3.2.1 实验设计 | 第17页 |
1.3.2.2 样品的采集制备 | 第17-18页 |
1.3.2.3 选择合适的数据的分析技术并上机检测 | 第18页 |
1.3.2.4 处理原始数据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 第18-20页 |
1.3.2.5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寻找潜在的差异性代谢物质,并通过数据库、图谱解析等方法确定物质结构 | 第20-21页 |
1.3.3 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 | 第21-23页 |
1.3.4 代谢组学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5 茶叶代谢组学的研究 | 第24-25页 |
1.4.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茶叶代谢组学分析 | 第26-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2.1.1 茶叶材料来源 | 第26-28页 |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28-29页 |
2.1.3 仪器与配件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茶叶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29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9-30页 |
2.2.3 质谱条件 | 第30-31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3-92页 |
3.1 日照绿茶间的比较 | 第33-45页 |
3.1.1 五莲和莒县的日照绿茶间的比较 | 第33-38页 |
3.1.2 五莲县和岚山区茶叶样本间的比较 | 第38-43页 |
3.1.3 日照绿茶4个产地:五莲县、莒县、岚山区、东港区间的比较 | 第43-45页 |
3.2 日照绿茶不同茶树品种间的比较 | 第45-55页 |
3.2.1 五莲县和岚山区两个产地的鸠坑茶树品种间的比较 | 第45-50页 |
3.2.2 五莲县潮河镇富园茶厂四个茶树品种间的比较 | 第50-53页 |
3.2.3 不同产地的茶树品种成品间的比较 | 第53-55页 |
3.3 不同产区日照绿茶和低价绿茶间的比较 | 第55-69页 |
3.3.1 岚山区日照绿茶和低价绿茶间的比较 | 第55-60页 |
3.3.2 东港区日照绿茶和低价绿茶间的比较 | 第60-64页 |
3.3.3 五莲县、莒县日照绿茶和低价绿茶间的比较 | 第64-69页 |
3.4 日照绿茶四个主产区和低价绿茶间的比较 | 第69-79页 |
3.4.1 正谱数据 | 第69-74页 |
3.4.2 负谱数据 | 第74-79页 |
3.5 日照绿茶与其他产地绿茶间的比较 | 第79-84页 |
3.5.1 正谱结果 | 第79-82页 |
3.5.2 负谱结果 | 第82-84页 |
3.6 差异性代谢物的寻找 | 第84-92页 |
3.6.1 正谱结果 | 第84-89页 |
3.6.2 负谱结果 | 第89-92页 |
第四章 实验总结和展望 | 第92-94页 |
4.1 实验总结 | 第92页 |
4.2 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 第99-112页 |